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曲线拟合背景场在提取大气重力波参数中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胡华  钟中  岑瑾 《气象科学》2013,33(1):19-25
利用一次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演变过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和Fourier功率谱分析方法,以3阶和4阶曲线拟合为例,研究了提取大气重力波参数时常用的曲线拟合背景场获取方法的缺陷.结果表明:虽然4阶拟合对原始风廓线的拟合程度高于3阶拟合,但基于4阶拟合背景场得到风速扰动垂直廓线后,所提取的重力波参数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大于3阶曲线拟合方法的结果.因此,不能将背景场对原始风廓线的拟合程度作为判断重力波参数提取准确率的依据.曲线拟合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扰动场中包含背景场信号,且所包含的背景场信号强度差异很大,同时还会引入虚假波信号.所以在提取大气重力波参数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取背景场存在缺陷,需要设计更合理的背景场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52.
王天驹  钟中  王举  孙源 《大气科学》2020,44(4):716-725
本文利用WRF模式,通过开展敏感性试验讨论了单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鲇鱼(Megi)”影响下不同等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移动特征,并分析了Megi活动影响副高脊线垂直分布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Megi活动期间,副高脊线在TC的影响下总体发生了向南移动,且TC活动所导致的脊线南移在高层相对较大,而在低层相对较小。TC影响副高脊线垂直分布的可能机理为,副高脊线的经向运动受其附近纬向风异常的直接影响,而Megi活动所导致的脊线附近纬向风异常与温度异常总体满足热成风关系,当Megi活动造成副高脊线附近出现温度经向梯度异常时,纬向风异常会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切变,因此会导致副高脊线的垂直分布状况发生改变。另外,利用温度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TC活动所激发的脊线附近不同物理过程项的异常在时空剖面上有很大区别,其中温度水平平流异常和非绝热加热异常的作用主要可使大气温度异常升高,而温度的垂直输送异常则可使温度降低。总之,TC的热力效应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垂直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3.
钟中  王天驹  胡轶佳 《气象科学》2020,40(5):639-648
以2019年6月为例,采用统计和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位置较6月气候平均状态偏南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虽然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总体偏南,但其经向位置异常存在纬向差异,在150°E以西区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平均位置偏南,而在150°~160°E区域内,脊线位置反而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其附近异常涡度的经向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出现异常的原因在于其附近出现的异常扰动引起的异常涡度,而由于异常涡度分布存在纬向差异,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经向位置异常也出现了纬向差异。经过尺度分析简化的全型涡度方程的诊断发现,异常非绝热加热在导致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总体偏南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动力因子则对150°E以东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向北偏移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54.
胡轶佳  钟中  闵锦忠 《大气科学》2008,32(1):90-10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Kuo-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基于FC80假设的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东亚气候分别进行年尺度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春、夏季转换时期, 两者模拟的降水形势差别较大, 对江淮、中南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模拟差别最为明显。对流层上层模式变量和模式大气质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不敏感, 而对流层中、下层模式变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比较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8天时间尺度的天气系统模拟差别比较大。在积云对流比较活跃的夏季,不同参数化方案会导致模式大气出现不同的系统性偏差。由于模式在陡峭地形处动力过程计算方案存在缺陷,在高原与盆地的交界处,模式误差会产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55.
TOGA型海-气耦合模式直接模拟的SST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一个TOGA(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型耦合环流模式直接耦合30 a(1980—2009年)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存在严重的"气候漂移"现象。通过对模式海表温度控制方程中加热和冷却项的分析,特别是对海表热通量和风应力的分析,指出了两者的误差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气候漂移"现象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进一步证实分析的结果,通过4个敏感性试验分析热通量和风应力对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布的作用,特别是热通量对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而风应力对东太平洋冷舌的形成均有重要的作用以及纬向风应力和经向风应力对冷舌形成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56.
变性再发展热带气旋Yaji(2006)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6年14号热带气旋Yaji的变性过程进行了双重嵌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高分辨率的TRMM/TMI卫星反演SST资料,在第一重区域(网格距为15km)采用WSM3微物理方案和Betts-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在第二重移动嵌套区域(网格距为5km)采用Lin微物理方案,不采用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Yaji的路径和变性前后的强度演变,其中模拟的路径平均误差为64km,强度平均误差为2.5hPa,模拟的风场分布与Quickscat卫星反演的风场分布也较为吻合。利用模拟资料还研究了Yaji变性过程中的非对称流特征。  相似文献   
57.
58.
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the issue of spin-up time for seasonal-scale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newly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in the case of the abnormal climate event during the summer of 1998 in China.To test the effect of spin-up time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such abnormal climate event,a total of 11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spin-up time from 10 days to 6 months,respective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for th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the atmosphere,the model would be running in"climate mode"after 4-8-day spin-up time,then, 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spin-up time basically,and the simulation error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model's failure in describing the atmospheric processes over the model domain.This verifies again that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is indeed a lateral boundary condition problem as demonstrated by earlier research work. The simulated mean precipitation rate over each subregion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spin-up time,but the precipitation scenario is somewhat different for the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spin-up time,which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the uncertainty in the simulation to precipitation scenario,and such a uncertainty exhibits more over the areas where heavy rainfall happened.Generally,for monthly-scale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a spin-up time of 1 month is enough,whereas a spin-up time of 2 months is better for seasonal-scale one. Furtherm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error and the advancement/withdrawal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a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precipit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over the areas where the summer monsoon is predominant.Therefore,the model's capability in reproducing precipitation features is related to the heavy rainfal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advancement/withdrawal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more reliabl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o capture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of heavy rainfall pro- 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o as to improve the climate modeling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59.
基于EOS/MODIS的台风"浣熊"云顶相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周著华  白洁  刘健文  钟中 《气象科学》2006,26(5):494-501
借鉴MODIS云检测算法的地表生态分型和可信度思想,结合可见光和红外两方面的检测项目,介绍了为云相态分析提供输入的晴空像元检测方法。给出了多光谱判识云相态的综合流程,反演出2002年6月台风“浣熊”的云顶粒子相态分布,并结合1.38卷云检测与MODIS通道1、4、6合成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0.
利用ATOVS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 采用GRAPES 3D-Var同化系统和中尺度数值模式MM5设计了仅同化常规观测资料的NOATOVS试验和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及ATOVS辐射率资料的ATOVS试验, 对2004年6月22—24日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东部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直接同化ATOVS辐射率资料获得的分析场可以有效改进对流层温、湿场分布, 对风场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TOVS试验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暴雨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 对降雨的落区、强度也有较好的反映, 模拟的局地暴雨强度与实际降雨量基本一致, 同化卫星资料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即同化ATOVS资料对于改进中尺度局地暴雨过程模拟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