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纳米铁去除水体中污染物获得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采用海洋藻类制取纳米铁的相关报道。本文首次选用一种褐藻羊栖菜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铁(HF-Fe NPs),并用于去除水中Cr(VI)。HF-Fe NPs的电镜扫描图像表明,绿色合成纳米颗粒为球状,粒径约为17~40nm;X射线能谱图显示,HF-Fe NPs中Fe、C、O含量分别为25.49%、24.79%、25.88%,说明合成的纳米铁外包裹着一层有机质;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试样进行晶态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HF-Fe NPs为无定形态。对纳米铁颗粒进行紫外可见全扫描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羊栖菜提取物中的岩藻黄素和褐藻多酚等可能参与了HF-Fe NPs的合成。以Cr(VI)为目标去除物HF-Fe NPs去除Cr(VI)的效率达到92.76%,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602.
在自制掺铒光纤飞秒锁模激光器的基础上,通过将自由光谱宽度为4.77 GHz的法布里-珀罗腔(F-P腔)模式滤波器的谐振频率点锁定到飞秒激光的一组模式上,实验实现了4.77 GHz高重频飞秒脉冲激光的产生。该实验采用Tilt-Lock方法实现了F-P腔锁定,并获得0.246 mW的模式滤波输出,重复频率与原有飞秒脉冲激光相比提升23倍。  相似文献   
603.
本文分析了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的特点,针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对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4.
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X-ray pulsar-based navigation-1, XPNAV-1)是我国首颗致力于探索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的空间试验平台,已在轨运行七年多,获得大批观测数据,本文收集了该卫星三年多的空间观测数据,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技术探索.首先处理分析了卫星对Crab脉冲星观测数据,得到Crab脉冲星的每轨、每天和总脉冲轮廓,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脉冲轮廓是稳定的,与国内外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其次得到Crab脉冲星不同能段脉冲轮廓,分析了脉冲轮廓随能量变化特征;在能量维度上,得到了Crab脉冲星在不同脉冲相位区间的能谱,发现能谱与相位区间的脉冲强度成正比,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聚焦型X射线探测器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也实现了卫星精确地“看得见”脉冲星的试验目标.最后利用XPNAV-1卫星的三天观测数据,实现基于最小二乘算法的脉冲星导航试验解算,得到卫星轨道确定精度约为56.93 km,分析发现XPNAV-1星对Crab脉冲星观测误差和初始轨道误差对当前导航解算精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05.
为完成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预警结果质量评估,对各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率、预警时效性、震级偏差、震中偏差进行统计分析。以2022年1月1日至8月31日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内的24条人工正式速报地震事件为基础,对新疆地震预警工程中EEW系统、JEEW系统预警首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通过决策系统融合EEW与JEEW产出结果后进行发布,预警时效性小于10 s的预警地震事件7条,占比46.7%,震级偏差0~0.7,平均0.4,震级偏差全部小于1.0的地震事件占比100%,震中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事件14条,占比93.3%。综合分析,新疆两套地震预警系统对重点预警区内MS3.0以上地震事件基本都能产出预警结果,决策系统发布结果在准确性方面基本满足预警要求,预警时效性方面有待改进与加强。  相似文献   
606.
针对我国大城市居住用地的地块级精细结构和宏观空间分布格局,该文提出了一种区域尺度的城市居住用地遥感提取方法。基于Swin Transformer构建UPerNet神经网络,并结合后处理方法构建城市居住用地提取模型。利用资源三号遥感影像,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开展居住用地提取,同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以及与人口数量、房价等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城市居住用地,F1值为84.43%,交并比为73.05%;居住用地面积在选取城市中的平均占比为22.76%,经济发达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比较低;部分城市存在过度发展房地产的现象。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城市居住用地的微观结构监测与宏观差异比较,对优化城市居住用地空间布局、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07.
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有效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利用遥感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可以快速、全面、高效地监测生态环境状态。太行山脉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受到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植被一度大幅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本研究以2001—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RSEI为计算指标,结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与Moran’s I指数,基于GEE云平台开展太行山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以及变化趋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RSEI均值为0.519,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太行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生态环境质量高-高聚类多集中于山区的林地、草地,而低-低聚类多集中于平原的人造地表以及耕地;(3)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多位于西部,而东部地区存在持续性退化区域。整体上,未来生态变化趋势主要以改善提升为主,但仍有21.49%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