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31.
北京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MT测量与地层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东部的顺义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进行了7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量.通过应用TE与TM联合模式下的Occam以及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的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该区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顶部电性分布特征、断裂构造以及含水岩溶发育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测区第四系覆盖层普遍富水,二十里长山断裂两侧为2个差异明显的水文地质单元,断裂构造控制了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在平谷盆地,含水岩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呈现出一种上下相通的"网络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2.
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压力陶土板系统测定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的关系与Star-1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测定系统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的方法,结合应用van Genuchten公式模拟,分析了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人工生态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确定了其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非饱和弥散系数,并与原始沙丘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的持水能力是沙丘沙的3~9倍。当土壤基质势在-1~-3 000 cm的较高范围变化时,生物土壤结皮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低于沙丘沙(约为12%);而当土壤基质势在-3 000~-15 000 cm的较低范围变化时,沙丘沙的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又大大低于生物土壤结皮(约为91.0%)。正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特殊的质地与结构,使其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趋于增大。与原始沙丘沙比较,生物土壤结皮独特的水文物理特点决定了它对荒漠地区土壤微生境的改善与促进作用,特别是通常情况下的高持水能力与低土壤基质势条件下的较高非饱和水力传导度,能够提高浅层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利于人工生态防护体系主要组分浅根系灌木、草本植物与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33.
Introduction Seismic monito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ground-based nuclear explo-sion monitoring (CTBTO, 1998). The trend in this research field is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low magnitude seismic events in regional scales. Seismic monitoring mainly includes detection,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ismic events. The correctness and accuracy of all of them depend on the quality of seismic re-cords and the degrees of uncertainties of ge…  相似文献   
134.
The variations of stable isotopic contents in falling raindrop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humidity conditions, but also by the stable isotopic contents in atmospheric vapor to a certainextent.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sotopic contents in the vapor of the surrounding air andat the surface of the raindrops, the move of the isotopic contents from high to low values will beproduced. Usually. influenced by the evaporation process, the stable isotopic ratios in raindropsare constantly increased in the unsaturated atmosphere. The less the atmospheric humidity, themore obvious the increased range. As the enrichment rate of stable isotopes in raindrops is equal tothe outward isotopic move rate. the "pseudo-equilibrium state" appears. The influence ofevaporation on stable isotopic contents disappears in the saturated atmosphere, so that themagnitude of isotopic ratio in raindrops is dependent on the isotopic exchange between theraindrops and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35.
张宝林  蔡新平 《矿床地质》1998,17(Z5):881-884
如何在砂金富集区内进一步寻找岩金矿,是世界各国找矿理论中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以黑龙江北部为例,建立了砂金富集区内的岩金找矿模式。认为该区丰富的砂金矿主要是近源侵蚀机械富集成因,在岩金找矿中应重视对物源区剥蚀程度及控矿构造的分析,以寻找有利的保存条件为目标。根据新构造运动对物源区造成差异佳剥蚀的特点,提出黑龙江北部应重点寻找与小型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运用该模式在黑河砂金富集区内寻找岩金矿取得突破,发现了3个岩金勘探靶区,其中一处具有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36.
四川城口锰矿石中磷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原矿化学成分分析,讨论了四川城口锰矿中磷的存在形成及磷矿物的嵌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7.
冀东金厂峪特大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厂峪金矿产于八道河群王厂组,矿体受刘村寨-双沟峪复式向斜控制,成矿与中生代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复式向斜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运移;热液蚀变及矿质沉淀。硫,氧,碳,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矿床围岩具有不同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8.
唐山7.8级地震震后异常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唐同山7.8级地震各前兆学科共189个测项的震后变化进行了归类统计与分析,讨论了震后变化的5种类型数量上的差异特征与后续地震的关系,分析了震后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后续地震区及其地震活动异常的对应关系,认为利用前兆学科的震后变化的某些综合特征配合测震学进行了震后趋势判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在山西运城发一次较大震群活动。本文着重讨论了这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和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利用文献[1]、[2]和1)所采用的方法,对邢台地震后在山西地震带发生的震群和地震序列的U值、h值和k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山西地震带中,如果出现U≥0.6、K≥0.8或h>1的震群活动,在大华北东部都有中强地震发生。本文还讨论了山西震群与地震序列活动和大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认为在1966—1976年大华北地震活动幕里,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受其东部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