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深入研究河南省南阳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现状,通过地下水位动态、地下水漏斗现状分析和对水量均衡计算,提出了南阳市城区浅层地下水处于动平衡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汪明元  陈敬虞  孙常青  陈云 《岩土力学》2006,27(Z2):485-490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其土石围堰高74 m,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70 m,上下游水头差达151 m,且设计在下游侧堰脚开挖70 m深的基坑,拟采用高86 m的混凝土防渗墙上接复合土工膜防渗。对该高水头下深厚覆盖层高土石围堰的应力变形特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堰体填筑、蓄水、下游侧降水与基坑开挖的过程,采用无厚度Goodman单元模拟堰体与防渗墙间的接触面。应力与变形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堰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此外,研究了覆盖层与围堰填料的参数,防渗墙的材料、厚度与墙底沉渣等因素的影响,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3.
胡汉兵  陈云 《岩土力学》2006,27(Z2):895-898
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观测相结合,对京珠高速公路东西湖段软基沉降进行了分析。采用等效地基固结系数法,进行了比奥固结平面有限元分析,结合现场观测,及时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并施加超载对工后沉降进行了控制。观测资料表明,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4.
甘肃鹰嘴山地区岩体和隐伏岩体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中国西北地区阿尔金山脉东段的鹰嘴山金矿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如何利用Landsat-7 ETM+遥感数据,实现对该区岩体和隐伏岩体信息自动提取。采用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通过对该区实测地物波谱数据和岩矿石多元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岩体有关蚀变类型的遥感信息提取波段组合,并在对多波段遥感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获取多幅经过信息增强处理的中间变量图像。结合对研究区已知岩体分布范围和特征的研究,从多幅中间变量图像中优选出主要包含岩体信息的最佳变量图像,并据此提取出该区的岩体和隐伏岩体信息。通过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和野外实地验证,发现用该方法提取的岩体信息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效果较好。另外,对岩体信息提取误差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45.
在分析现有的储油罐区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工业无线网络WIA技术的储油罐监测系统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系统运行原理、系统结构及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6.
陈云  何伯干 《福建地质》1990,9(2):139-14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和GM模型,阐述了南三角地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预测了当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时,全区可能产生最小侵蚀量,并提出了重要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47.
基于遥感技术的厦门市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的Landsat 7和2013年的Landsat 8为研究数据,利用ENVI软件分析了2000年和2013年厦门市植被覆盖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8.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气候变量实现对遥感植被指数所表示的植被绿度信息的模拟,可以尝试作为表达生物圈过去和未来状态的一种途径。利用1961-2000年的气温、降水和1983-1999年的NOAA/AVHRR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植被分布区的短尺度气候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40年中该区域年际气候变化表现为增温和降水波动。年NDVI的最大值(NDVImax)可以较好地反映气候的变化,过去17年中NDVImax出现的时间略有提前。综合分析NDVI、植被盖度、NPP、区域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及其气候的年际变化,表明增温加剧了土壤干旱化,降水和土壤含水量仍是制约本区植被生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9.
陈云  刘广  廖静娟 《冰川冻土》2016,38(6):1624-1629
随着卫星及传感器的发展,对地观测技术已广泛用于冰川变化监测中。针对多时相、同源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HS融合冰川变化监测方法。将不同时期影像进行改进IHS融合,使冰川变化区域突显出来,然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变化区域进行提取。利用两期LANDSAT影像进行基于改进IHS融合方法的冰川变化监测实验,并与常用于冰川变化监测研究的波段比值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上均优于波段比值法。  相似文献   
50.
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1990年、2000和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应用分形理论来分析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性,通过建立距离河道不同的缓冲区范围来变化空间尺度,研究分形的空间尺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特征,1990年土地利用分形维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其它用地>牧草地>耕地>林地>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2000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分形维值大小顺序为其它用地>牧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通过空间结构稳定性指数分析得到天然植被(林地、牧草地等)的空间结构稳定性比较小。随着空间尺度的逐级扩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特征依然存在,但分形维数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总体趋于简单状态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