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本文利用文献[1]提出的描述大气运动的算子理论,研究了绝热无摩擦线性化方程组的算子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讨论了:1)初值问题解的唯一性问题;2)大气特征波动的普遍性质;3)检验了几种经典近似的合理性,在保证算子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非弹性近似和Bousinessq近似作了重新定义。最后指出采用算子理论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正> 近30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纷纷建立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他们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又面临着资源被过度利用和严重破坏的威胁,建立自然保护区因而成为这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自1956年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随后保护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至今全国已建立了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83.
日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地勘单位、科研院校的专家代表共计138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袁晓军参加了研讨。与会的专家代表就长江中下游地  相似文献   
84.
用Bigg型云室检测人工增雨防雹LN-94型三七弹和LN-97型五七弹的成冰率。检测结果表明:含1g AgⅠ三七弹的成冰率与国营152厂生产的83型催雨消雹弹大致相同,而含1gAgⅠ的五七弹则比三七弹高1~2个量级,含2gAgⅠ的五七弹比含1gAgⅠ的五七弹低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85.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以往仅对一些重大干旱事件的零散认识逐步发展到与国际干旱研究的完全接轨,干旱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对干旱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缺乏客观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干旱研究的发展方向尚未能充分洞察。为此,基于国际干旱研究现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干旱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干旱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出了干旱事件的现象特征和时空分布、干旱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干旱灾害风险和骤发性干旱研究兴起等中国干旱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过程。并从干旱事件特征、干旱时空分布、干旱变化规律、干旱成因、干旱影响机制、干旱风险形成过程以及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骤发性干旱的特殊性等方面归纳凝练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结合干旱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干旱研究需要在加强典型干旱频发区综合性干旱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影响、陆-气作用对干旱形成发展的作用、骤发性干旱的判别及监测预测、各类干旱之间转换规律及其非一致性特征、关键影响期对农业干旱发展的作用、干旱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复杂性、干旱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6.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共搭载3类8种科学载荷,第1类是用于电离层电磁场探测的载荷,包括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和电场探测仪;第2类是用于原位等离子体参数探测的载荷,包括朗缪尔探针、等离子体分析仪和高能粒子探测器;第3类是用于电离层结构探测的载荷,包括GNSS掩星接收机和三频信标发射机。电磁卫星载荷探测方式均不同于以往的成像遥感卫星载荷,其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也有本质差异。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产出的科学数据种类、数据分级和各级数据的定义,根据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特点,科学数据分为0—4级。随后描述了1—4级数据的总体处理流程,最后详细描述了8种载荷1—2级数据处理的方法、流程以及关键的数据处理算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将应用于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应用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分系统设计和研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江苏宁芜北段自然重砂异常特征及其对铜金矿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硫、铜、金成矿区。基于宁芜北段自然重砂建库数据,通过ZSAPS2.0软件GIS平台,选择与火山热液充填型铜金矿相关的特征矿物,圈定了自然重砂组合异常。通过自然重砂组合异常特征发现,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蓝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自然金、黄铁矿、重晶石等重矿物组合对火山热液充填型铜金矿响应明显。在组合异常的基础上,圈定自然重砂综合异常,以成矿地质条件、与已知矿床的对应关系、异常强度、异常规模、重砂异常套合程度等为指标,对综合异常进行评价,从而为宁芜火山岩盆地北段铜金矿找矿远景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江苏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芳  黄建平  黄震 《江苏地质》2012,36(2):157-164
铁矿资源是江苏省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根据最新的地质找矿原则,突出“攻深找盲”,开辟“第二成矿空间”的找矿思路,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加强资料二次开发利用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运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新的勘查技术方法,对铁矿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通过此次评价,共圈定了6个远景调查区,6个重点普查区,8个普查验证区。  相似文献   
89.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以及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以特定区域研究为主,缺乏对全球不同区域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时空关联的系统性归纳研究,且野外观测试验持续时间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和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资料获取、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提出未来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0.
为了预测江苏省铅锌矿的资源潜力,首先分析了省内铅锌矿的资源现状,并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中、大比例尺勘探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矿床类型建立了3个矿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了4个铅锌矿预测工作区;然后在此基础上圈定预测单元,优选出29个最小预测区;再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了全省铅锌矿潜在资源量,预测1 000 m以浅铅潜在资源量为96.83万 t,锌潜在资源量为162.95万 t;并进一步对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宁镇西段的4个最小预测区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