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苏皖边界的10个县市为研究区,利用1984,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期的TM/ETM+图像提取土地覆盖信息,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研究耕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研究区近30 a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和急剧减少3个过程,1984—1990年、1990—2000年及2000—2010年耕地分别减少了374.10 km2,66.09 km2及1 724.33 km2,主要表现为城镇和水体侵占耕地,但林地开垦使耕地增加;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沿江城市周围大面积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1984年的南京市区、马鞍山市区和芜湖市区为主,且城镇化速度在加快;1990年以来沿石臼湖和固城湖周边地区的部分耕地转变成养殖塘,其西部地区转换较频繁;1984—2000年耕地沿山体和耕地交界处增加,2000年之后又因实施退耕还林和营造经济林而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2.
该文利用温州地区8个站40 a(1971—2012年)的观测数据,对温州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温州各个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发生在3—9月,雷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8月;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为1月。平均初终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初终日间隔平均为233 d。日变化来看,温州地区雷暴多发生在13—次日02时,03—08时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少,日变化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7时和02时。空间分布呈从平原到内陆、从岛屿到山区,雷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3.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利用GIS制图与空间分析功能对伊洛河流域更新世地貌特征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在原有地貌类型基础上划分若干地貌单元,对各类地貌单元的海拔高度、坡度、面积及比例进行量算,并对地貌演变的气候与构造驱动进行评述,为区域早期人地关系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新构造运动,在区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抬升,其对区域宏观地貌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新近纪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波动,在地貌发育过程中起到较小尺度下的修塑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侵蚀等不同特征.伊洛河流域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是构造、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燕山运动奠定了伊洛河流域的地貌轮廓,但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区域地貌不断演变,现代地貌特征逐步形成且仍在不断演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4.
徐佳  王巍  韦劲松  解大可 《地下水》2012,(4):205-207
地面沉降是当前天津市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随着天津市区经济及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成因也由地下水占主导因素转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实测数据及定量计算,分析沉降因素在不同地区所占比例,为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管理与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5.
河南溹须河流域更新世地貌演变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同区域密集分布的史前聚落与早期城址密切相关,河南溹须河流域地貌演化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早期研究侧重于宏观时空尺度下的地貌特征描述,地貌类型划分与演化特征分析不够细致,使得后续研究进展困难。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溹须河流域更新世地貌特征与演化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对各类地貌的面积与比例进行量算,并对地貌演变的作用机制进行评述。结果显示,新构造运动控制着区域宏观地势的形成,其对区域东部沉陷和西部抬升具有决定作用。第四纪频繁的气候波动强烈影响着区域水流的强度与频率,并以堆积、侵蚀等不同形式对以河流地貌为主的溹须河流域现代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修塑作用。在构造、气候等作用下,溹须河流域现代地貌逐渐形成。尽管溹须河流域的地貌框架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但在构造、气候等内营力、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当前的地貌特质逐渐构成,而且依然处于持续的演变当中。  相似文献   
186.
近30年山东省沿海养殖用地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的近海养殖大省,近30年来,养殖用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选择山东省沿海养殖用地为研究对象,以TM/ETM+、CBERS、HJ-1等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了1980年代末、2000、2005和2010年共4个时期的养殖用地信息,并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重心迁移、景观破碎度等模型,研究近30年山东沿海养殖用地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山东沿海地区养殖区面积呈增加趋势,养殖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在1980年代末至2000年最大,为16.95%,2000至2005年下降到5.63%,2005至2010年最小,为5.19%。(2)养殖用地变化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东营市养殖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共净增加608.22 km2,其次为滨州市和威海市,青岛市和潍坊市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近30年养殖区的破碎度增加了4.5倍,养殖区的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4)增加的养殖用地主要源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和耕地,而减少的养殖用地主要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190.
近5年气象网站访问分析及新服务手段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州气象”网站近5年来的逐年、月、周、日和逐时的访问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年访问量呈指数方式增长;一年中汛期访问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尤其是台风来临时访问量急剧增加;一周之中,周四的访问量比其它天多3.1%;一日之内逐时访问量差距巨大,最繁忙时段出现在8:00~9:00,访问量最低时段在1:00到6:00。其结果有助于更为有效地发布气象信息和网络系统的优化。还对3G、3C(IPTV)、Web2.0等可能对气象信息发布产生影响的技术作展望,展示气象信息发布可能出现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