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Areasonable warmer winter index(IwwI)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equiprobability categories(i.e.warmer,normal and colder categories)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winter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at 565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6-2005,where IwwI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tation number of warmer category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end of IwwI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inter temperature on decadal time scale,and their rates of change were 10%/10 a and 0.4℃/10 a,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only 13 warmer winter events in total were detected by IwwI over the past 50 years,and 85% of them occurred after 1986.  相似文献   
72.
2010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遵娅  曾红玲  高歌  陈峪  司东  刘波 《气象》2011,37(4):439-445
201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10个最暖年,夏季气温达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年降水量681 mm,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2多.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西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秋冬春特大干旱.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罕见冬春持续低温,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  相似文献   
73.
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范例,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一个确保未来人类繁荣的可行性保证。人们在抑制全球范围内建设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方面有了紧迫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促进人们去开发方法以量化这些影响。当提到可持续性时,目前分为三大类:社会的,环境的以及经济的,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创造稳定可持续环境的整体目标是关键的。很多学者已经研究过在安装地下设施时。不同的建设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然而,很少有人会从社会可持续性的背景出发..本文在社会和环境框架下讨论应用非开挖技术的可持续性,并与传统的开挖建设方法做对比..在本文中,非开挖技术在采用绿色原则下安装新设备与恢复现有的基础设施方面显现出了优势。在露天建设时,多种施工设备的应用与采用非开挖方法相比,势必会引起更多的影响,而非开挖方法会减少地面扰动。  相似文献   
74.
陈峪 《气象》2002,28(9):62-63
6月份 ,我国降雨过程频繁 ,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 ,华南、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但时空变化比较明显。1 降雨过程频繁 ,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发6月份 ,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月降水量 ,除西北中西部和西藏西部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都在 50mm以上。北方大部地区有 50~ 1 0 0mm ,其中东北中部、西北东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南方地区一般有 1 0 0~ 3 0 0mm ,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贵州、重庆、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 3 0 0~50 0mm ,局地达 50 0mm以…  相似文献   
75.
陈峪 《气象》1996,22(7):62-63
4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北方干旱持续;月末,冬麦区大部出现较大降雨,旱情缓解。中旬,南方大部持续已久的低温阴雨天气先后结束;桂、粤等省区部分地区遭暴雨和强风雹袭击。全国大部气温偏低,春寒比较明显,对农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1月末,冬麦区降雨较大旱情缓解本月,我国北方大部降水偏少。上中旬,华北、西北东部降雨稀少,其中,上旬京津地区、冀中、冀南、台北、山西大部、豫北、苏北及中旬山东大部、豫北、皖北等地滴雨未降,土壤墒情差,冬麦区旱情持续发展。月内,冬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稳生长的旺盛时机,需水量大。但干…  相似文献   
76.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方法,计算和分析了5~9月气温和降水变化对东北地区水稻、玉米、大豆3种主要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建立了各站气温、降水与作物生产潜力的关系式,并用来评估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年作物产量的影响,还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7.
高歌  李莹  陈涛  赵珊珊  黄大鹏 《气象》2023,(5):611-623
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年干旱灾情和社会经济资料,对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指标及其灾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开展不同承灾体的干旱灾损率风险评估,为摸清近十几年的干旱风险格局,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指标的年干旱灾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和人口受灾率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增加、年干旱累积强度和干旱日数减少以及防灾抗旱能力增强为主要原因。农作物、人口和经济不同承灾体的干旱风险格局存在差异。出现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时的旱灾可能性不高,仅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超越概率达较高等级,出现人口受灾率≥30%和直接经济损失率≥1%时的旱灾可能性更低,超越概率小,无省份达高、较高可能性等级。年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及湖北、湖南、浙江、海南。年人口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位于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安徽、山西、内蒙古。年直接经济损失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中部、西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海南。  相似文献   
78.
陈峪  赵琳 《气象知识》2021,(1):29-31
2020年,全国平均气温虽不及2019年高,但仍高居历史第八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暖年。一年中四季交替,冬冷夏热,这是气候上的冷暖变化;一日中昼夜相交,昼高夜低,这是气温的日变化。这些变化是天气气候的自然节律。评价“冷”或“低”及其程度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用“最低气温”这一气温要素及其统计量,来盘点我国2020年“冷”之最。哪里最冷,哪里冷到破了纪录,哪里屡破纪录,哪些时段扎堆地冷。  相似文献   
79.
赵珊珊 《气象》2006,32(12):126-127
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6℃,比常年同期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0mm,比常年同期偏少12.2mm。月内,西南、江南旱区普降喜雨,旱情缓和或解除;北方部分地区遭受低温冷冻害,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寒露风天气。全国19个省(市、区)的局部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受灾较重。月初,华南、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80.
赵珊珊  陈鲜艳 《气象》2007,33(2):124-125
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8℃,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比常年同期(2.1℃)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6mm,较常年同期(18.2mm)偏多。上半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秋旱持续或发展,下半月全国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大部地区旱情缓和或解除。月内,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受灾较重;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局地发生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