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利用美国冰雪中心(NSIDC)提供的北半球冰雪盖周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ERA-40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在时间的年内变化上,青藏高原积雪过程主要集中在9月后到第二年5月前,并且最大值多出现在1月前后;在年及年代际变化上,小波分析显示,青藏高原积雪量变化存在3~5年的短周期震荡,同时也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震荡,其中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末变化突出,并且青藏高原东部的变化比西部更明显。在空间的分布上,青藏高原积雪主要分布于西部同帕米尔高原相接喀喇昆仑山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和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和林芝地区,高原中部腹地主要表现为少雪区。  相似文献   
92.
中尺度强暴雨系统高低层散度的非对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明 《高原气象》2004,23(Z1):28-30
利用散度方程,从动力学上研究了中尺度强暴雨系统高低层散度演化,揭示了系统发展强盛期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3.
图像质量是CT系统的核心指标,而空间分辨率又是图像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图像的极限空间分辨率由系统的截止频率决定,通过对截止频率与系统的有效射束宽度的关系公式推导发现,工业CT系统放大倍数在不同的范围变化下CT系统有其最佳放大倍数,此时CT系统的有效射束出现最小值,极限空问分辨率达到其最大值。这些规律的发现,为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根据自身CT系统的参数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发挥设备的晟佳状态,使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同时为CT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从新型散度方程出发,针对2007年7月16~20日川渝地区一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计算新型散度方程中的各项,诊断本次暴雨过程中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与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不同强降水时段的大小与作用,并与地面1h、6h降水观测资料和TRMM云顶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是发生在区域内大气状态为弱不稳定层结或中性层结的时段。2)在强降水开始时期,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重合,正压非平衡强迫对强降水的激发作用显著,是本次降水开始的启动机制。3)在降水发展维持时段,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对应不好,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强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相对应,对强降水的发展维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次重庆西南部强降水持续的维持机制。4)正压非平衡强迫和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对未来6小时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位置的指示意义,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