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1.
引大入秦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甘肃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跨流域引水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秦王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工程在设计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水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化。在收集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引大灌区和周边可能的供水范围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即引大工程供水区,根据供水区的供需水现状和用水发展趋势,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中的最优化技术,建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以供需水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近期和远期供水区的水资源在各子区不同用水部门间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为富余水源寻找出路,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2.
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科  陈文  黄荣辉 《中国科学D辑》2007,37(8):1110-1119
极地气候变化研究, 特别是极地在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研究, 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重要的研究领域, 是2007~2008年开展的“国际气候年”的核心研究问题. 针对以前研究中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时间的分歧, 首先确定了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在春季的崩溃时间, 并分析了在平流层极涡崩溃过程中的环流演变和波动活动特征. 分析表明北半球平流层极涡的平均崩溃时间为4月10日左右, 极涡崩溃时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 最早和最晚的崩溃时间跨度达到两个月. 长期趋势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涡持续时间增长. 对极涡崩溃异常早年和异常晚年的合成分析显示极涡崩溃过程在早晚年有不同的特征. 极涡崩溃早年, 平流层极涡在3月中旬只有一次快速的衰减过程, 这次过程主要与对流层上传的行星尺度波动异常有关; 而极涡崩溃异常晚年一般有两次衰减过程, 第一次衰减为一次快速过程, 对应有异常的波动活动, 和平流层的爆发性增温有关. 第二次过程则是一次慢过程, 此次过程不伴随异常的波动活动, 主要是非绝热过程起作用. 进一步对极涡崩溃异常早晚年大气低层环流异常的研究表明, 极涡崩溃早晚年低层温度场和位势高度场的异常上有明显不同, 这表明平流层极涡的崩溃伴随有上下层的动力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313.
新疆阿尔泰的稀有金属-宝石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海西期造山过程的产物, 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造山之后仍然可以成矿, 而且是主要的成矿期.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本文认为阿尔泰的稀有金属-宝石矿床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不只是在海西期才成矿,并具有时代越新、成矿规模越大的趋势.其中阿尔泰造山带腹地海蓝宝石质量最好的阿祖拜稀有金属-宝石矿床的Ar-Ar法坪年龄为154.1±0.1 Ma,等时线年龄151.41±2.05 Ma,属燕山期成矿.这种多幕式成矿特点对于深入认识造山过程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的找矿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4.
曾胜强  王剑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3-67040033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 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15.
本文对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为372. 1± 1. 5Ma,MSWD=0. 22,为晚泥盆世。其全岩的SiO2含量为70. 7%~71. 7%,K2O含量(3. 93%~4. 33%)和K2O/Na2O(1. 00~1. 17)相对较高,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该花岗岩的A/CNK值在1. 01~1. 04之间,具有低的10000×Ga/Al值(1. 81~1. 90),显示出I- 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显示出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的富集,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亏损,暗示其可能受俯冲带消减组分的影响。这些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εHf(t)值(11. 2~15. 2)和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408~779Ma),加上其较高的Zr/Nb(7. 46~8. 24)和Th/Ce(0. 16~0. 55),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年轻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阿尕什敖包南高钾钙碱性I- 型花岗岩具有较低的Ta(1. 60×10-6~1. 79×10-6)和Yb(1. 41×10-6~1. 67×10-6)含量,Rb- Y+Nb和Yb- Ta图解中落入VAG系列,表明形成于岛弧环境。因此,结合区域构造,沉积等相关证据,我们提出东准噶尔地区在晚泥盆世为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而晚泥盆世的洋脊俯冲及其板片窗的形成在东准噶尔同时期各种特殊岩石组合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6.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笔者等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  相似文献   
317.
库车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史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本文测试了吐孜2井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数据,建立了He年龄随现今温度/深度变化的关系,确定该区磷灰石(U-Th)/He体系封闭温度为89℃.综合利用(U-Th)/He及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模拟恢复了库车盆地吐孜2井中新生代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库车盆地吐孜洛克背斜形成起始时间约为5 Ma,新生代抬升剥蚀量平均约为670 m,平均抬升剥蚀速率为0.133 mm/a.根据新生代吐孜洛克背斜的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气源断裂活动及圈闭形成的时期,揭示了吐孜洛克背斜天然气成藏时间为5 Ma以后,且烃源岩生排烃、断裂活动及圈闭形成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这是吐孜洛克油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应用(U-Th)/He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库车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8.
利用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讨论夏季6—8月平均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首先利用120~150 °E,5~20 °N区域平均的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OLR)定义一个夏季ITCZ强度指数,再根据这个指数划分ITCZ强弱年并进行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TCZ强弱的变化与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和前冬海温场有显著的关系,ITCZ强年往往伴随有副热带高压的偏北、偏弱,对流层低层出现气旋性距平风场,高层出现反气旋性距平风场,同时整个太平洋前冬的SST的分布呈现类似La Ni?a的海温分布,而弱年正好相反。另一方面,ITCZ的对流强弱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的发生和路径均有重要影响,在ITCZ强年,相应区域上的TC个数增多,同时TC路径更易于打转;而ITCZ弱年,TC个数减少,TC路径更易于向西北行。   相似文献   
319.
磷灰石He的封闭温度(约70℃)是目前已知体系中最低的,4He在磷灰石中空间分布包含了样品经历的低温阶段(30~90℃)的热历史信息。磷灰石4He/3He热年代学是根据经典的扩散理论,并用质子照射磷灰石使其内部生成均匀分布的3He,然后应用一种数学方法来确定磷灰石中4He的空间分布,由此可以限制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文中简单介绍了该方法的数学原理、模拟方法、应用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等,虽然这一方法还处于不断探索中,但是其对低温热历史的灵敏性使得这种方法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20.
系统解读了山西晚新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结合近年来笔者的研究给出了各时代古地理分布图。上新世的构造运动和地理环境演化奠定了现今地理环境的基础,尤其是奠定了现今地貌、水系的轮廓。早更新世地理环境最突出的事件是各断陷盆地中的湖泊广泛发育,出现淹没整个盆地的大湖景观;黄土广泛发育,但主要堆积于吕梁山分水岭以西;黄河在早更新世已经发育,并形成5级阶地。中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事件是湖泊的衰退,黄土堆积范围几乎遍布全省,厚可达200 m左右,表明气候较早更新世进一步明显变干。晚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特征是湖泊消亡,其地理环境更加接近现代。最后,笔者预测未来山西断陷盆地将持续断陷,各盆地内水系不再外流,形成贯通的大湖景观,类似现今的贝加尔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