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Microorganisms living in polar zon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as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organic activity materials with low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 psychrotrophic bacterium (strain Ar/w/b/75°/10/5) , producing cellulose at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late-exponential and early-stationary phases of cell growth, was isolated from sea ice-covered surface water in Chuckchi Sea, Arctic. This bacterium, with rod cells, was Gram-negative, slightly halophilic. Colony growing on agar plate was in black.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15℃. No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at 351 or above. Optimum salt concentration for cell growth was between 2 and 3 % of sodium chloride in media. Maximal cellul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at a temperature of 35℃ and pH8. Cellulase was irreversibly inactivated when incubated at 55℃ within 30 min. Enzyme can be kept stable at the temperature no higher than 25℃. Of special interest was that this bacterium produced various extracellular enzymes i  相似文献   
152.
采用T2 1 3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资料和北京市观象台 ( 5451 1 )实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运用神经网络方法 ,建立了北京市观象台 (东郊 )未来 1~ 3天 ( 0~ 72h)夜间、白天、全天平均气温及夜间最低、白天最高气温共 5项气温的预报模式 ,经检验 ,预报的均方根误差 <2℃ ,可满足供热调度节能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3.
倒春寒天气对水稻烂秧的影响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陈波 《贵州气象》2000,24(4):22-27
分析了倒春寒对水稻产生影响的程度有规律,建立了评估指标,总结了典型烂秧年的最大灾害程度,对决策部门制’制订防灾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4.
陈波 《贵州气象》2000,24(5):17-19
根据省发政厅《贵州省自然灾害年表》和六盘水市民政局,水城县民政局,统计局等有关资料及气象局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水城县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险及其变化特征,提出一些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广大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气象服务已不再满足于“阴晴风雨、干湿冷暖”这类常规天气预报服务 ,也渴望得到“气象与健康”、“气象与灾害”、“气象与生活”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为此 ,中国气象局一再强调 ,开展环境气象服务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是气象部门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 ,开展环境气象业务服务是气象部门应尽的义务之一 ,责无旁贷 ;同时 ,应该清醒认识到 ,环境气象领域是一个极具…  相似文献   
156.
港东油田二区一断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波  陈恭洋  保吉成 《沉积学报》2000,18(2):263-267,27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为建立高分辨的年代地层格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港东油田二区一断块的储油层段主要为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沉积 ,通过运用沉积基准面原理对研究区内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识别出了曲流河沉积短期、中期地层旋回及其特征 ,短期地层旋回可能主要为河流作用形成的自旋回 ,无法确定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 ;中期地层旋回则完全是由沉积基准面变化形成 ,由不同类型的短期地层旋回构成 ,并发现不同的短期旋回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位置 ,相同的微相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弄清了中期基准面对作为主要储层的河道砂体的侧向连通性和内部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根据这些特征 ,建立了工区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 ,并在此基础上对工区的储层分隔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7.
港东油田二区—断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波  保吉成告 《沉积学报》2000,18(2):263-26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为建立高分辨的年代地层格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港东油田二区一断块的储油层段主要为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沉积,通过运用沉积基准面原理对研究区内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了曲流河沉积短期、中期地层旋回及其特征,短期地层旋回可能主要为河流作用形成的自旋回,无法确定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中期地层旋回则完全是由沉积基准面变化形成,由不同类型的短期地层旋回构成,并发现不同的短期旋回出现在中期  相似文献   
158.
华中电网四省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的评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正洪  洪斌 《地理学报》2000,55(Z1):34-38
根据华中电网4省1991、1993、1995年逐月的日用电量与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线性相关分析发现:①日用电量与日平均气温在夏半年(5~9月)85%月份呈显著正相关,冬半年(10~4月)2/3月份相关不显著,且正、负相关月数各半;②夏半年各月日用电量的1℃效应量逐年增加,以又热又干的月份最大,河南在6月,南3省在7或8月;③夏半年日用电量与日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曲线较一致,有时前者峰或谷比后者峰或谷迟1~2天,二者相关系数0.89(湖北).最后建立了夏半年各月日用电量-气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9.
试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模式——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0.
降雨因子对湖北省山地灾害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以伟  周月华  陈正洪  谌伟  金琪  王仁乔  王珏 《岩土力学》2005,26(10):1657-1662
根据湖北省1950~2003年726个山洪地质灾害样本,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滑动t-检验显示,逐年灾害数在1974年、1988年前后出现两次显著性突变增多(其中山洪、滑坡增多最明显),逐年降雨量也相应有两次增加,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3。表明我省年降雨量趋势性增加是灾害增多的主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暴雨以上强降雨是山洪、滑坡、泥石流、塌陷的主要诱因,连阴雨是崩塌的主要诱因,同时对滑坡、泥石流、塌陷有重要影响,对山洪灾害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