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静载试验在既有桥梁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种工况情况下的桥梁静载荷试验,测定了桥梁应变、挠度值,对既有桥梁的结构强度、刚度进行了分析,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做了鉴定.  相似文献   
62.
稻田氮磷径流流失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微尘  周丰  梁浩  陈磊 《湖泊科学》2021,33(2):336-348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的水肥管理引起了稻田氮磷径流流失,对邻近水体造成污染风险.稻田氮磷径流流失模型是理解区域水体污染排放时空特征和评估水污染风险的有效手段.论文阐述了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发生机制和关键过程,梳理了统计经验模型、物理机理模型、水文过程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的研发历程.结果表明,当前模型缺乏水—土—气界面过程的有效参数化,基于高分辨率、多年多站点、全通量的模型参数的合理化,以及区域尺度农艺管理(种植制度、施肥制度、灌排制度)和田—沟—塘联合调控措施(分布、规模、运行规则)的模块化,造成了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不确定性.同时,提出了面向稻田氮磷循环的高分辨率全通量观测网络建设、农艺管理与调控措施的区域数据集研发、模型开发与先进技术手段的集成与融合、稻田—氮—磷—水耦合的多模型集合等,为稻田氮磷径流流失模型的改进、农艺管理措施的优化以及气候智能型稻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吴兴华  李翀  陈磊  赵荧  王浩 《湖泊科学》2017,29(5):1054-1060
于2015年春季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在香溪河支流高岚河、南阳河与干流设置9个采样点,探讨浮游植物种群与水体总磷浓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同时,分离纯化拟多甲藻后,设置5个不同磷浓度(0、0.005、0.020、0.100、0.600 mg/L)对其进行实验室培养,分别测定其比生长速率;在对数生长期,检测不同磷浓度培养下的藻细胞的快速光曲线及其参数;检测不同磷浓度培养下的藻细胞对外源无机碳的吸收效率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水体中总磷浓度越高的河段,拟多甲藻细胞密度越高;培养基中磷浓度越高,拟多甲藻的比生长速率越大,光合效率越高,其对外源无机碳的吸收能力越强.这些结果表明高磷的水环境可能是促使拟多甲藻形成水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陈磊  张强  贾朝军  雷明锋  黄娟  胡晶 《岩土力学》2024,(5):1423-1434
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在降雨条件下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设计了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强降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强降雨诱发库岸堆积体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化及灾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满库容不同降雨强度下强降雨对不同库水位及堆积体渗透性的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水库蓄水阶段堆积体边坡前缘在浮托力和泡水软化作用下造成抗滑力下降。但指向坡体内的渗透压力对坡体起到加固作用。两种竞争机制作用下产生的后缘细微裂缝对降雨阶段边坡变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降雨主要造成坡表侵蚀及径流,少部分从裂缝入渗造成后缘浅层下沉。若不加处理,则边坡有可能发生推移式整体破坏。因此,库岸堆积体边坡后缘裂缝的处置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分析研究岩体和矿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郗山—关帝庙碱性杂岩体富集Ba、U、Pb、Th及La、Ce,亏损Nb、Ta、Zr、Hf; Nb>Ta,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显著,Ce、Eu无明显异常,关帝庙岩体与郗山岩体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表明研究区内碱性岩体为同源岩浆,推测初始成岩物质来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其母岩浆为碳酸盐化硅酸岩熔体。郗山岩体发现岩浆型磷灰石和热液型磷灰石,表明郗山岩体的岩浆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并在热液阶段形成大量的轻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66.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庆  陈磊  侯保荣 《海洋科学》2008,32(10):93-95
混凝土是以水泥等材料作为黏接剂,将一定量的砂、碎石等骨料结合起来,凝固后形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具有材料来源广、价格便宜、坚固耐用等优点,但是抗拉、抗折能力较弱。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是混凝土结构发展的重大进步,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钢筋与混凝土有良好的黏结力,其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近,两者结合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7.
崂山期花岗岩是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之一,形成年龄为108~118Ma。崂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拉张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结束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地壳深部岩浆沿NE向断裂上侵就位。该期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Fe、Mg、Al,贫Sr、Ba、Ti、P,并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Ga/Al比值高,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崂山期花岗岩超动侵入伟德山期花岗岩和早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常与伟德山期花岗岩伴生构成I-A型复式杂岩体。  相似文献   
68.
针对海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控制要求,通过对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控制机理进行分析,于Simulink软件中搭建海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负载所处不同海况,设置相应仿真参数,得出负载在不同海况下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的补偿特性,绘制了负载在升沉补偿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曲线及补偿时电机转速响应曲线,并与无升沉补偿作用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具备理想的补偿精度。将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应用于海洋绞车进行模拟试验,得到了电驱动海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在四级模拟海况下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满足补偿能力设计要求。研究可为海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系统补偿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每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I,Co,Cr,Cu,F等54项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全国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认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org,N,Se,S,P,Br,Hg等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最近XMM—Newton观测到了Seyfert 1星系,NGC3783,除存在着6.4keV的铁Kα发射线外,还存在着很强的7.0 keV的铁Kβ发射线,且两者之间的等值宽度(EW) 之比难以由传统的“光电吸收-莹光机制”来解释.利用尤峻汉等人提出的Cerenkov线状发射机制可合理解释EWKα/EWKβ.给出了详细的模型考虑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活动星系核中产生铁K线的机制不只有莹光机制还有Cerenkov线状辐射机制.两者共存于活动星系核(AGNs)中,而且以Cerenkov辐射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