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学习PHOTOMOD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探索该软件对框幅式影像、卫星影像和推扫式三线阵影像进行空三加密的实现方法。其中,框幅式的实验数据包括传统RC-30胶片式影像以及带POS(POSition Orientation System)数据的UCE相机和UCXP_WA相机拍摄的影像;卫片的实验数据为法国的Pleiades卫星影像;推扫式的实验数据为ADS80 L1级影像。本文从空三加密中内定向、航线划分、同名点匹配和平差计算等主要功能出发,探索并总结了软件对以上影像进行空三加密的实现方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的试验和研究对空三加密和4D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阮悦  黄慧琳  魏鸣  潘佳文  陈秋萍 《气象》2022,(4):442-451
为了深入认识冰雹云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云物理机制,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结合S波段双偏振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对福建2017—2020年31个冰雹单体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闪电频数峰值约有2/3在50次·(6 min)-1以上,80%冰雹云地面降雹出现在闪电峰值后的3~25 ...  相似文献   
63.
南庄头遗址早期陶器烧成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热膨胀仪高温和低温测试方法,结合模拟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华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所出早期陶片的烧成温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平地堆烧工艺提出较为科学的证据。模拟实验表明,所采用的热膨胀仪能适应低温法测温实验;用热膨胀高温法测出早期陶片中有一块样品原始烧成温度略高于900℃,其余5块样品皆低于900℃;通过热膨胀低温法较为准确地测出这五块样品原始烧成温度是分别介于550~650℃、650~750℃、750~900℃三个范围,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从物相成分的角度证明了测温结果的可靠性。样品总体原始烧成温度呈一种较低温、不均匀分布的情况,与民族学调查的平地堆烧工艺有共同之处,这表明当时南庄头先民的制陶工艺还在平地堆烧阶段。  相似文献   
64.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边界层高度(HBL),分别与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的干绝热曲线法、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国标法确定的HBL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确定的25 d日最大HBL的平均值分别为2 500.0 m、2 529.1 m、2 469.9 m,总体一致;25 d同日期比较,偏离度法与后两者的标准偏差(σ)分别为337.1 m、636.7 m;前两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R)较高为0.668,但两者与国标法的R分别为-0.130、-0.064,证实国标法HBL的均值准确度尚可但实时值准确度低。2)偏离度法确定的日最大HBL出现时间,25 d平均和最多均在15时,逐小时HBL07—15时呈缓慢增高态势、15—19时则快速降低;但国标法日最大HBL25 d平均和最多均出现在16时,且HBL在午后13—15时出现坍塌现象,与对流边界层午后峰值规律显著不同。3)前两种方法的HBL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好,与风速的相关性则较差;而国标法HBL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好,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则较差;偏离度法日最大HBL对最高气温、最高地表温度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1、2 h左右,符合太阳辐射—地表温度—气温—HBL的响应关系和次序,但国标法的日最大HBL未能反映这一响应。4)偏离度法HBL与各污染物的逐小时质量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国标法HBL的相关性较差。5)三种方法综合对比,偏离度法HBL准确度较高,且能给出时空演变;干绝热曲线法HBL准确度较高,但不能给出时空演变;国标法实时HBL准确度低,虽能给出时空演变但午后峰值偏差大。  相似文献   
65.
南极涛动异常与2006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涛动是南半球中高纬主要的气候变率模态,反映了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反位相的变化及质量交换的实质。南极涛动强,表示南半球绕极低压加深和中高纬西风加强弱,反之亦然。作者近年的研究表明了南极涛动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因子,能够影响东亚的冬春气候和我国北方的沙尘频次以及华北、长江中下游的夏季降水。根据作者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依据3—4月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尝试预测2006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进而考察南极涛动异常信号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6.
利用地基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提出机载雷达扫描的模拟仿真算法,并建立了仿真扫描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利用数据分层几何投影,处理速度较快、精度较高,可应用于扇形扫描和圆锥扫描。在理想情况下,设计了消除地物回波的算法及多普勒速度退模糊的算法。试验表明,仿真回波可应用于机载气象雷达实际观测前的扫描方式可行性研究,有助于分析机载雷达探测的云雨回波特性。  相似文献   
67.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气旋识别产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2007年中气旋产品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经人为判定确认为中气旋,并持续3个体扫以上中气旋特征及其对应风暴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持续3个体扫以上中气旋对应风暴与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得出了中气旋发展高度、最强切变高度变化规律,切变、中气旋强弱与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对应关系。为预报员及时准确预报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每年6月中一下旬华南前汛期结束后,影响华南天气系统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在这一天气形势下,主要降水云系是对流云,它是人工催化增雨的主要对象。为揭示夏季对流云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许多研究者作了大量研究。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气象局用双经纬仪配合常规雷达对对流云宏观特征进行过观测。2001年福建省气象局陈秋萍、曾光平等人利用“713”雷达对夏季对流云回波特征、生命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9.
运用墨西哥帽函数(Mexican Hat Function)小波分析方法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地区的栾城站40年来的降水量以及当地典型作物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阶段的降水量进行了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分时段的降水量并无一个稳定的周期,而是变周期。该区全年降水量变化在40年尺度上可分为1980年前的偏多期和其后的偏少期;10~30年尺度上可分为60年代末以前的偏多、1997年以后的偏少和这期间的动荡期;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存在5~7年的周期变化,今后10年内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依旧偏少,5年内为少中有稍偏高于平均降水量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均存在较明显的4个阶段的交替变化,1967年以前的偏多期、1967~1983年左右的偏少期、1984~1994年左右的偏多期、1995年以后的偏少期。  相似文献   
70.
定点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性质看上去与地震的类型有关. 以出现异常的台项数与当地定点观测前兆的总台项数之比来度量异常出现的程度, 称为相对异常台项比. 对倾滑型地震、东部的走滑型地震、西部的走滑型地震, 分别考察其相对异常台项比随地震震级的变化. 对于走滑型地震,相对异常台项比随震级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东部的斜率大约是西部的斜率的二倍; 而对于倾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并不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加. 有限的数据所给出的线索显示:相对异常台项比似乎与视应力水平有关. 这一结果对地震预测工作可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