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利用在东海测量的双跃层声速剖面和修改的单跃层声速剖面,数值模拟了2种跃层条件下不同收发深度声脉冲传播的波形。模拟结果表明,当声源或接收器位于上混合层时,信号波形在2种条件下都出现梳状多途结构。当声源和接收器都位于下混合层时,信号波形在2种条件下均相似。当声源位于中间均匀层时,信号波形在除上混合层以外的4层都有显著差异。用简正波的深度-简正波号域的幅度和相应的群速度解释了双跃层和单跃层声速剖面条件下信号波形特点以及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东海黑潮主段环流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种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东海黑潮主段子环流系统的物理模型,它是由较稳定的东海黑潮主段、经常出现(大概率)的右侧逆流和有条件出现(小概率)的外陆架逆流所构成的一个双环环流结构。部分黑潮水由主段北部进入陆架区形成外陆架逆流,或转向黑潮以东海域形成右侧逆流;由主段南部进入黑潮的陆架水,一部分来自外陆架逆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外陆架部分;黑潮右侧逆流水大部分形成反气旋流动重新进入主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东部部分。  相似文献   
53.
孟津县一次龙卷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灾后调查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三门峡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7年7月发生在洛阳市孟津县的严重风灾,结果表明:这是孟津县首次在非观测区确认的龙卷灾害;该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特征,而在风暴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较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具有显著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低层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及合适的对流有效位能、对流抑制能量是产生龙卷适宜的环境条件;在高低空深厚的槽前西南急流引导下,来自洛阳市西部的弱回波快速东北偏北移到孟津境内强烈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回波遇到近地面层的辐合线在弱冷空气的触发下诱发龙卷暴发.  相似文献   
54.
陈红霞 《地理研究》2012,31(10):1887-1894
在理论评述基础上, 构建了城市规模经济内涵的概念框架, 进一步应用计量分析方法, 探讨城市人口规模效益与经济规模效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空间规模扩张整体呈现以人口增长为主要推动力;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小, 从吸纳人口的角度应优先发展;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大, 但每单位经济规模的空间占用较少, 从发展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应适度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可通过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 进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这一区域规划途径缓解或解决。最后, 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 针对目前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楚科奇海夏季潮流和余流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2008年8月5日至9月7日在楚科奇海布放的一套锚碇潜标观测系统(71°40.024′N,167°58.910′W)获得的海流剖面资料研究了该海区的海流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潮流的垂向结构、余流剖面特征及海流的斜压性.结果表明:(1)该海域主要分潮为半日潮M1,S2和N2,近日分潮O1,天文分潮MM和MSF,其中以M...  相似文献   
56.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2, the fifth CHINARE Arctic Expedi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a submersible mooring system was deployed in M5 station located at(69°30.155'N,169°00.654'W) and recovered 50 d later. A set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current profile records was acqui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observation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ome main results are achieved as below.(1) Temperature generally decreases while salinity general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all records are 2.98°C and 32.21 psu.(2)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are well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is –0.84.However, they did not always vary synchronously. Their co-variation featured different characters during different significant periods.(3) The average velocity for the whole water column is 141 mm/s with directional angle of347.1°.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curve of velocity record number gets narrower with increasing depth. More than85% of the recorded velocities are northward, and the mean magnitudes of dominated northward velocities are100–150 mm/s.(4) Rotary spectrum analysis shows that motions with low frequency take a majority of energy in all layers. The most significant energy peaks for all layers are around 0.012 cph(about 3.5 d period), while the tidal motion in mooring area is nonsignificant.(5) Velocities in all layers feature similar and synchronous temporal variations, except for the slight decrease in magnitude and leftward twist from top to bottom. The directions of velocity correspond well to those of surface wind. The average northward volume transport per square meter is0.1–0.2 m3/s under southerly wind, but about –0.2 m3/s during northerly wind burst.  相似文献   
57.
利用洛阳市10县市1964~1995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大到暴雪的气候特点及产生大到暴雪的环流背景,并确定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8.
地面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时,接地网上产生的暂态高电压和高电位差,可对观测场内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实地勘察洛宁县地面气象观测场接地网的布局、制作工艺及周围土壤电阻率等实测数据,利用接地体通用数学模型搭建接地体单元ATP模型,并就实际观测场接地网建立仿真电路模型,运用ATP-EMTP电磁暂态分析软件仿真接地网遭受雷击时的雷电暂态效应。分别通过在雷电流注入点附近增设接地装置、改变土壤电阻率等方法,对接地网上选择的若干点的暂态电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雷击观测场时雷电流注入点的暂态峰值电压最高,电位差最大;在雷电流注入点附近适当增设接地装置或降低土壤电阻率,都可以减小接地网上的峰值电压和电位差。因此雷电流注入点应尽量避开观测场内的道路、仪器和设备,距离不宜小于3m,并应采取防跨步和接触电压措施,而且雷电流不宜直接注入地网,应在注入点附近设置不少于一根的垂直接地体,同时还可考虑通过降低土壤电阻率来减小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  相似文献   
59.
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西出的特征。此外在普里兹湾内的上层和中层海洋中还存在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涡旋:逆时针涡旋西侧是普里兹湾向冰架入流的位置所在;入流的源地是普里兹湾东侧的沿岸西向流。这些特征涉及到夏季普里兹湾内的环流形式、冰架底部的消融速率和冰架水的生成规模以及冰架区域与冰架外普里兹湾内的水交换形式。  相似文献   
60.
1998-2000年,新安县连续3年均在夜间发生了局地暴雨至特大暴雨灾害天气。特殊地形和河流的影响,是产生局地暴雨的直接原因;夜间云顶辐射冷却,云底降温不明显,从而增大云中的气温直减率,这是暴雨集中在夜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