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2003年SPOT 5和2013年资源三号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开展了大沽河口湿地现状的遥感监测,分析了2003-2013年10 a间大沽河口湿地的变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研究区域湿地类型面积为8 876.80 hm2,占研究区域的65.45%,其中自然湿地占22.8%;2013年研究区域湿地面积为6 779.19 hm2,占研究区域的50%,其中自然湿地占19.4%;2)10 a间,大沽河口湿地面积减少了2 097.61 h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446.72 hm2,人工湿地整体面积减少1 650.92 hm2;3)10 a间研究区域总体呈湿地类型向非湿地类型转化、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其中湿地类型向非湿地类型转化的面积为2 569.68 hm2,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面积为397.54 hm2.  相似文献   
112.
113.
环三沙湾区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迅速,围填海活动频繁。为了全面摸清三沙湾围填海状况,以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1982—1991年、1991—2001年和2001一2013年间的围填海信息,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0余年来围填海活动频繁,围填海总面积为16 122.99 hm~2,围填海利用类型以水产养殖为主;三个时间段中,1991—2001年间围填海面积最大,为9 950.53 hm~2;空间分布上,三沙湾沿岸围填海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其中福安市围填海面积最大。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发现,研究区围填海变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历程一致。  相似文献   
114.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中的胶州湾北部新兴城市核心,是近年来和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区扩张的主要区域。基于2003年和2013年的SPOT-5和资源三号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青岛市红岛经济区近10年来的土地开发利用变迁遥感监测,进行了信息提取和2时相监测结果的土地开发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盐田和耕地向工业用地的大面积转化。伴随着工业用地的大面积增加,公路用地的面积也在增加,附带的公路防护林的面积也有了显著的增加,研究区域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5.
以我国海岸带为研究对象,从北往南依次选取了覆盖山东青岛、江苏盐城和浙江温州海岸带的6景资源三号(ZY-3)传感器校正产品,利用实测像控点开展了影像自主定位精度评价,并将其结果与覆盖相同区域的SPOT5影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测地面控制点和国家1∶5万比例尺DEM产品对覆盖青岛和温州的全色影像进行了正射校正实验,分析控制点数量与分布对校正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无控制点情况下,ZY-3全色影像的平面校正精度平均为19.6 m,多光谱影像的平面校正精度为23.0 m,均优于SPOT5卫星影像的校正精度;用1个角点作为控制点,可达到优于2个像元的校正精度,用4个角点作为控制点,校正精度在1个像元左右;以向陆一侧的2个角点作为控制点,可达到优于3 m的校正精度,但采用3个控制点时,校正精度较低,特别是向海一侧影像的校正精度更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ZY-3影像在少量控制点下即可达到较高的校正精度,能够满足海岸带遥感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6.
南海灾害性土台风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台风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热带气旋(指在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又称南海灾害性土台风、下面简称TC),TC数量逐年逐月变化较大,除3月没有TC出现外,其余月份均有TC出现,年生成最多的TC为11个,最少的为1个,年平均6.2个,月生成最多的TC为5个,最少的为零个。TC登陆最多的是8月,12月至翌年4月没有TC登陆中国大陆,登陆范围主要在汕头至海南岛之间。TC的持久期一般均在4—7天,最长亦有19天。南海上生成的TC只有15%能够加强为台风,均集中在水深超过150米的海域。南海是TC发生频繁、数量较多的海域。  相似文献   
117.
当前,人们主要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设备直接采集恒星实时的先变,或是采用CCD拖道通过计算掩星时变暗部分的长度和位置对小行星掩星进行测时。而我们则是利用对恒星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曝光达到对小行星测时的目的,故叫做积分亮度测时法。积分亮度测时的思路是:恒  相似文献   
118.
119.
在对海岸带遥感调查规范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叙述了海岸带遥感调查规范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研究了海岸带遥感调查规范制定的流程,探讨了该规范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基于模糊因素的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多模型组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毅  王希良  刘振  郭阳阳 《岩土力学》2011,32(Z1):624-0629
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是岩土边坡地震失稳防治的基础工作,针对评价过程中评价因素的多源模糊性,借鉴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应用于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中。综合考虑岩质边坡内在结构和外部自然条件,选取岩土体特性、新构造运动特征、坡高、坡角、年均降雨量和场地地震烈度6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等级标准;将改进熵权算法引入该模型中,利用指标实际数据离散性求权重;通过改变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参数对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进行线性与非线性组合评价,并将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天然边坡与路堑边坡实例中,结果表明,模糊可变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客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