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云南月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分量分析研究云南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区域分布特点明显,时间变化呈升温趋势,且秋、冬升温明显。月、季气温空间分布呈现全省一致型、东西型、东北西南型等3种主要分布类型。通过对主分量的分析,冬季用较少的主分量就能描述气温的空间分布,而夏季需要较多的主分量才能描述气温的空间分布。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夏季主分量有下降趋势,其它季节有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夏季气温逐渐上升,90年代中期开始秋、冬气温明显上升,且月间变化振幅较大。  相似文献   
122.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发展方向。重要进展有:1)河流动力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将今论古法论现代河流沉积过程与古老地层对比,河道-洪泛平原体系的越岸复合沉积动力学,河流动力学与变化过程研究展望,恢复河道迁移过程:新一代平面图演化模式的讨论,冲积河流和基岩河流的湍流、颗粒间作用和沉积作用;2)陆缘河流。包括河流入海处的地貌动力学与沉积学,河流补给边缘的沉积物搬运、地貌和地层特征,干旱地区河流、冲积扇体系与风的相互作用,植被生长前、无植物生长、或是植被发育区河流的沉积过程研究;3)河流沉积地层及其地下资源。包括源-汇系统,"河流相模式"是否有用的讨论,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概念的厘定等;4)河流地貌变化。包括气候改变、泥泞植被洪泛平原等对河流沉积物通量、河流模式等产生影响,河道中冲积岛屿的演化和稳定河流的蛇曲化,河流环境中沉积物生物作用等。基于上述资料分析,认为河流演化过程从定性向定量化研究,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是河流沉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应用定量建模、数学计算等方法进行精准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是新一代从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工具等诸多方面,是我国学者应该重视并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3.
陈晨  陈亮  陈静欣  等 《江苏地质》2017,41(2):263-268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一直是城市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南京市为例,采用Landsat TM(ETM+)数据,结合IKONOS影像,阐述了多源特征的提取与选择方法及其对不透水面估算精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GA-LS-SVM模型。应用该模型估算南京市不透水面,与神经网络模型和像元分解线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源特征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可以明显提高估算精度;GA-LS-SVM模型2000年与2006年估算误差RMSE分别为0.106和0.158,SE均为-0.001,明显优于其他2种模型。  相似文献   
124.
Drucker-Prager(以下简称D-P)屈服准则因其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经过多年的应用和研究,其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如拉剪区偏大、不具有应力角效应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修正的D-P屈服准则。在拉剪区用圆球面和横截面的组合方式代替原来的圆锥面,从而不改变D-P屈服准则压剪区的形式,在考虑岩石实际的拉伸强度的同时,也满足该屈服准则经过单轴抗拉强度点的条件;为考虑岩石在三轴压缩和三轴拉伸状态下不同的强度特性,即应力角效应,引入了一种角隅模型;为保证屈服准则始终通过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点,建议了一种材料参数k值的取值方法。为验证屈服准则修正后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将修正屈服准则与真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同时与Mohr-Coulomb(以下简称M-C)准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屈服准则可以很好地描述试验现象,且比M-C准则更接近真实结果。  相似文献   
125.
罗布泊作为中国西部乃至全球典型极端干旱区之一,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过程及其原因,反映了干旱区气候环境演变的规律.自从1972年被美国Landsat-1遥感影像发现以来,罗布白湖盆"大耳朵"特征成因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遥感影像宏观大尺度的特点对研究大空间范围地质现象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作为传统实地考察和踏勘等手段的有力补充.罗布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域广阔,野外工作困难,遥感技术应用尤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对干燥介质层的穿透作用,使其不仅可以用于地表形态的研究,而且能够对地下目标及其隐伏特征进行探测,为干旱区次地表特征的信息提取与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6.
依据一种基于建筑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的城乡站点划分方法,将西安市环境与气象站点划分为城区、郊区和两类乡村站,讨论其PM2.5的城乡分布特征及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西安市呈现不同的PM2.5城乡分布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两类乡村站点PM2.5差异明显且下风向乡村站点(乡村D)对应的UHIID对城区和乡村的影响程度大于上风向乡村站点(乡村U)对应的UHIIU。在城区较多本地排放的影响下,乡村PM2.5浓度与 UHIIU(或UHIID)相关系数均大于城区。随着UHIID的增加,城乡PM2.5相对浓度差值(RUPIID)整体呈下降趋势且UHIID与RUPIID在春夏秋季显著负相关。UHIID增大,城区近地面PM2.5的水平扩散能力减弱,但PM2.5的垂直扩散能力较乡村更强,从而UHIID通过影响PM2.5的传输扩散特征,进一步影响西安市RUPIID。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矿床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论述了矿区构造叠加晕特征:大庄子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以及多种形式叠加的特点。根据其叠加晕特征,建立了大庄子金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预测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以及找矿标志,并提出预测靶位,且在预测靶位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8.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辽河研究区滩海地区古近系主要构造沉积旋回和关键层序界面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结果显示:古近系层序的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及沉积旋回控制,二级层序界面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转换界面,控制沉积体系和相类型;三级层序界面为层序叠加样式或沉积环境转换面,控制层序内的体系域特征和演化。平面上,砂体分布受古地貌、坡折带性质和规模控制;纵向上,砂体发育受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或体系域控制。储盖组合分析,表明,二级层序和最大区域湖泛面控制成藏组合,三级层序及体系域控制油气层纵向分布。  相似文献   
129.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形态为眼球状,出露面积约2.1 km2.由纯橄岩、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方辉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堆晶结构和堆晶韵律发育,属于层状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分离结晶/堆晶相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