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3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东夏季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理  胡桂芳  孙莎莎 《干旱气象》2013,(4):690-694,731
应用1961—2012年山东省26站夏季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指数等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强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部分地区呈增多趋势,暴雨日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强降水日数比重呈增大趋势,半岛北部增大趋势明显,近208比重明显高于前期,且波动幅度加大,同样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日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日降水强度减小,两者均在1990年代降水强度最大,半岛、东南沿海地区为强降水雨强高值区。对其成因初步分析发现,强降水时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关系密切,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强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象因子的沾化冬枣物候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山东沾化1999—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冬枣物候期资料,通过分析冬枣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生长期、成熟期、落叶期等物候期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确定各物候期影响因子,建立各物候期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在萌芽期及展叶期,冬枣物候期天数与地温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10cm,15cm,20cm地温;花期、成长期、成熟期与叶变色期,气温对物候的影响起到主导作用;而落叶期则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2010—2011年试报效果良好,落叶期、硬核期、展叶盛期、开花期、芽膨大期预测偏差百分比不超过10%,落叶期预测效果最好,2010年、2011年偏差百分比分别仅为1.23%,1.09%。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年3—5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资料及500hPa平均环流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春季环流特征、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并对春季天气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9年3—5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资料及500hPa平均环流场和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9年春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的天气过程,并对春季天气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88个气象站1961—2019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各地极端热昼、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三个极端热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夜间出现极端热事件及白天和夜间同时出现极端热事件的天数增多、强度增强、占比增加。历年极端热昼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平均强度呈减小趋势,其中占比减少最明显;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平均强度呈增强趋势。2)山东内陆和沿海地区各极端热事件变化差异明显。内陆地区极端热昼各指标减少、减小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半岛南部和东部部分区域则有增加、增强趋势;中西部地区极端热夜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东部区域尤其是半岛地区极端高温日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各极端热事件不同指标的突变情况迥异。极端热昼历年出现天数没有发生突变,平均强度在1970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平均强度明显减小;极端热夜出现天数和平均强度均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平均强度明显增强;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强度分别在1994年、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高理  张景珍  刘畅 《山东气象》2012,32(2):70-72
利用2012年3—5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12年春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3-5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资料以及500hPa平均环流场和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8年春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年6—8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2008年夏季山东省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7年6-8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实况资料、逐日探空资料、500hPa平均环流场和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7年夏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东省1991—2021年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分析山东省内气候利弊条件,并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IBC)计算分析全省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半岛、鲁南东部地区适宜气温日数和适宜降水日数占比多于山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适宜风速日数占比多于东部地区;半岛及鲁南东部地区很少出现高温天气,半岛东端易出现大风天气;沿海地区、鲁南地区的适宜湿度日数占比较其他地区偏多。(2)全省历年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均属于偏凉等级,大部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呈增多趋势。月均IBC多较为舒适,无寒冷等级(1级),也无偏热以上等级(7~10级),多数人舒适日数(4~6级)月际变化呈“M”形分布,5、6、9月舒适日最多,冬季、初春、秋末冷不舒适日数多,仅夏季出现较少的热不舒适日数。(3)山东各地均有6~7个月的舒适期,半岛、鲁南东部地区为最舒适,主要体现在青岛、烟台、威海地区气候最舒适期(5级)长达4个月,内陆城市仅有3个月。(4)全省各地人体舒适日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密切相关,夏季气温偏低、风速偏大、湿度适中时人体舒适度较好,其他季节大致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