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46年长江流域的梅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梅雨现象不仅是气象学上或天气预告学上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农田水利上极关重要的课题。但是它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一定规律?我们有无办法预告它?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答,一方面固然由於没有足够高空的和地面的气象资料,因而对梅雨问题无法作进一步分析,因此不可能得到较好的了解,这样当然无从谈预告它的问题;另一方面一般气象工作者都有同样的感觉,以  相似文献   
32.
从对流层的温度分析来探讨我国上空冬半年西风环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过去凡讨论我国天气的气象文献里,均认为控制中国天气的因素不外乎太平洋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印度洋高压、阿留申低压和印度低压。这五个因素、因季节的转变而相互消长,进而控制我国大陆的天气。这种忽略西藏高原在我国大气环流中和天气里所发生的作用:一方面固然由於缺乏高空记录,因而无从了解我国上空的大气环流情况;另一方面则由於过去一般气象工作者,过於重视海陆分布在天气上所发生的影响。涂长望和张丙辰二同志在分析中国气团时,因讨论热带  相似文献   
33.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53,24(2):11-27
一.前言 冷高压和高压的移动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研究:一方面从它本身的结构情形来讨论它的移动,关於这方面罗期培(Rossby)、富斯(Fultz)、郭晓岚诸氏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曾做过研究。冷高压的强弱,范围的大小,厚度的高低,在地球上的位置,对它的移动可能有影响;但是单从这一点入手,怕犯了孤立  相似文献   
34.
东亚季风问题及其某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象学上季风问题虽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但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概念。 首先是季风的定义问题 许多气象工作者把季风理解为海陆之间风向的季节变化,进而讨论季风的起迄,或决定某地区是否有季风等问题。竺可桢教授根据风向的季  相似文献   
35.
信风环流及赤道西风带(Passatzirkulation und Aquatorial Westwindzone.VonH.Flohn,P,1—15)。在近赤道处,除了地面和高空的主要风系以外,作者证明在热带东风带内,还有一经向信风环流。在近地面气流有一向热赤道的分速,  相似文献   
36.
37.
西藏高原的季风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四周自由大气而言,西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下垫面,它具有冶热源的作用。同时,它的冷热源作用还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吕炯在讨论巴山夜两时,曾指出,由于高原上热状况的日变化所引起的近似山谷风对巴山夜雨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