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1230篇
海洋学   30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存在欺骗干扰的场景下调零抗干扰天线的反欺骗性能,推导出在快拍数有限的情况下,功率倒置(PI)算法利用调零天线处理后输出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功率的理论公式. 详细分析了欺骗信号到达天线阵口面的功率对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输出功率的影响,通过欺骗抑制比这一指标来衡量PI自适应调零天线的反欺骗性能. 分析得出:即使欺骗信号功率在噪声水平之下,使用PI算法的自适应调零抗干扰接收机依然能对欺骗干扰进行抑制,在欺骗信噪比高时,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平台实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2.
方鹏高  丁巍伟  方银霞  赵中贤 《地球科学》2015,40(12):2052-2066
为了探索碳酸盐台地在海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南海南部礼乐滩区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多道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包括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在内的碳酸盐沉积,其发育时间主要集中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在中中新世后开始退积和淹没.通过对穿越礼乐滩区的两条NW-SE向测线NH973-2和DPS93-2的构造沉降反演,进行沉降量、沉降速率计算和构造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及沉降量随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而发生变化,可分为缓慢沉降期(古新世-早渐新世,张裂阶段)、隆升剥蚀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阶段)、加速沉降期(早中新世末期,后漂移阶段1)、强烈沉降期(中新世,后漂移阶段2)和稳定沉降期(晚中新世至今,后漂移阶段3)5个发育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期和南海海盆的漂移阶段相对应,构造沉降的分析表明该期间具有构造抬升作用,其与相对上升的海平面结合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的发育.在南海扩张期间主地幔对流的控制下,南部陆缘区礼乐地块和礼乐滩盆地之间较大的地壳厚度差异会导致侧向上地温梯度的差异,从而形成礼乐滩盆地之下的次生对流.该次生对流控制了研究区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的隆升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直剪试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中用来测定土的抗剪强度。针对直剪试验中,试验持续时间长、产生的测量数据多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VB6.0与USB7660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系统各部分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实验表明,该系统基本能够满足在岩土工程勘察土方直剪试验过程中对测量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4.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9.9±1.6)Ma,与矿区基性侵入岩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区晚白垩世早期的双峰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综合矿区所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矿区岩浆活动受北侧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侧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945.
泽当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火山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有少量的铬铁矿化方辉橄榄岩和透镜状纯橄岩。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值为89.6~91.8,属镁橄榄石。斜方辉石为顽火辉石,En端员组分变化于87.8~90.3。单斜辉石En组分变化于44.1~50.0,主要为顽透辉石和透辉石。二辉橄榄岩与方辉橄榄岩铬尖晶石的Cr#为17.0~31.8,为富铝型尖晶石。泽当地幔橄榄岩PGE总量为16.67×10-9~32.59×10-9,与原始地幔相似。矿物化学特征显示泽当二辉橄榄岩属于深海型地幔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属于弧前地幔橄榄岩。尖晶石Cr#、橄榄石Mg#的变化以及高Os含量(3.50×10-9~7.75×10-9)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经历了部分熔融过程;正斜率的PGE配分模式以及较高的Pd/Ir值(1.09~3.94)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受到了俯冲带环境下地幔交代作用的改造。泽当地幔橄榄岩矿物学特征与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MOR环境,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946.
针对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冻钻、塌孔和钻井液絮凝等特点,结合矿场钻探地质资料,在粗分散抑制性抗低温钻井液体系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适宜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的配方。配方:1 000mL水+2%Na2CO3(钠基膨润土的2%)+4%钠基膨润土+10%NaCl+2%KCl+5%乙二醇+0.15%Na-CMC(高黏)+0.3%LV-PAC(低黏)。实验表明该配方在-10℃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未出现冻结、絮凝等现象;同时,运用DPS软件分析了该钻井液的流体类型,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为幂律流体,在低温下该钻井液的非牛顿性增强,流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47.
铜仁市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HCO3-Ca·Mg、HCO3·SO4-Ca·Mg、SO4·HCO3-Ca、SO4-Ca、HCO3·Cl-Ca·Na、HCO3-Na和SO4·Cl-Ca·Na型8种类型;研究表明:铜仁市地热水的水化学成分受所溶滤围岩矿物组成控制,浅部循环的地热水常为重碳酸根型水,随着水流深度的增加,水化学组成由重碳酸根型、经重碳酸根—硫酸根和硫酸根—重碳酸根型水逐渐向硫酸根型转化;当地热水继续沿深大断裂向下进入深部带,并通过粘土类岩石时,易溶解的氯化物盐类逐渐增加,水化学特征由硫酸根型向硫酸根—氯型、氯—硫酸根型转化;通过对铜仁市地热水的主要组分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地热水中主要组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48.
研究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认知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与GRACE-FO(GRACE Follow-On)重力卫星在大尺度范围下监测水文信息变化中的优势,基于2002年4月至2020年7月GRACE和GRACE-FO RL06 Mascon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 TWSA)及对应的水储量亏损赤字(water storage deficit index, WSDI),据此分析了黄河流域上游、中下游干旱事件及其严重性、干旱持续时间、平均与最大水储量赤字等干旱特征,并与其他4种常用干旱指数,标准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 SPEI)、自矫正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 correct-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PDSI)、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  相似文献   
949.
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于2009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5个,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别为:高岭石(33%-47%,平均值为42%),伊利石(27%-43%,平均值为34%),绿泥石(20%-29%,平均值为24%),蒙脱石(0%-3%,平均值为1%).在显著水平为0.01时,伊利石与高岭石、绿泥石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伊利石与高岭石的相关系数为-0.825,伊利石与绿泥石的相关系数为-0.611.通过对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的分析及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含量分布对比,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受物质来源、地形条件、介质环境、粘土矿物自身颗粒大小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于黄河和长江,闽江表层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高岭石含量,较低的伊利石含量,与珠江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类似,这反映出气候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海洋中的甲硫醇(methanthiol or methyl-mercaptan,MeSH)是藻类代谢产物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的主要去甲基化产物。尽管海洋中甲硫醇的浓度很低(0.3nM~28 mM),但它是海洋中细菌蛋白质硫的主要来源。本文综述了甲硫醇的来源、消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测定方法,这将有助于了解海洋中甲硫醇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在海洋硫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海洋中甲硫醇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