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浙江省临安学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信息丰富,是省内找矿勘查的一个重要区段。前人在该地区已开展一系列找矿勘查和评价工作,但均停留在单一矿种或单一信息评价阶段。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矿产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初步总结了该地区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而提取了地质、物化探信息的找矿标志,并建立了临安学川地区综合找矿预测模型。早白垩世花岗岩、断裂构造、特定的蚀变矿物组合、剩余重力负异常、航磁ΔT化极正负值交替部位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区是临安学川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该模型分析,认为顺溪岩体的北东侧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2.
环渤海地区河流河口及海洋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和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组成。研究表明: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6.4‰—–21.8‰,平均值为–24.5‰;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3.8‰—–21.7‰,平均值为–22.3‰。河口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06%—3.87%,平均值为1.31%;渤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2%—2.09%,平均值为1.08%。河流δ13C富集较轻,偏向陆源;海洋δ13C富集较重,偏向水生有机质来源。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的δ13C值差异较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6‰,但是流域地理位置距离近的河流δ13C值差异不大。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δ15N在1.5‰—10.2‰,平均值为5.5‰;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在4.4‰—5.6‰,平均值为5.0‰。河流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比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广,原因是河流受陆源有机物影响,且陆源有机物来源差异大。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相对均一,说明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受物源影响较小,体现了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对氮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中表层沉积物的δ13C与δ15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体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根据经典的二元模式计算,35条河流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比例范围为10%—90%,平均值为60%;渤海陆源贡献比例范围为10%—50%,平均值为20%。河流有机质的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水生有机质为辅。渤海有机质的来源以水生有机质为主,环渤海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org/Ntotal对有机质来源判别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稳定同位素有示踪性,然而其成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改造,在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物源时,须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43.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中,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了机载InSAR视向量正交分解法及三维重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的机载CASM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干涉系统误差来源及观测参数,建立了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模型。利用国产机载CASMSAR系统获取的X波段干涉数据进行试验,利用高精度的控制点数据进行平差解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干涉模型间平面和高程差异,DEM成果满足1:1万山地测图精度要求,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4.
针对机载InSAR未经地理编码的斜距高程图,提出机载InSAR斜距高程图绝对定向模型,用于定位和地理编码。模型利用斜距的高程信息进行斜地距转换,消除了影像像点之间的相对位移,然后将转换后的地距高程图视为刚体,进行相似变换,转换到物方空间坐标系下,从而建立由影像坐标和相对高程信息到地面三维坐标的映射关系。在绝对定向模型的基础上,以每个地距高程图作为单元模型,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利用少量的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求得各模型的定向参数和加密点的坐标,实现了稀少控制下的机载InSAR多片联合地理编码。利用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3个条带2.5 m分辨率的机载InSAR数据组成区域网进行平差试验,通过对多种控制点布设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区域网平差控制点布设方案,结果显示在9个控制点的情况下精度趋于稳定,满足1∶50 000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145.
考虑多普勒参数的SAR影像距离——共面方程及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春泉  张继贤  黄国满  张力 《遥感学报》2013,17(6):1444-1458
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成像几何机理的分析,以传感器位置和姿态作为定向参数,构建了考虑多普勒参数的SAR影像距离—共面方程及基于该方程的SAR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模型。以登封地区99景0.5 m分辨率机载非0多普勒SAR影像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单片定向、无控制点的自由网平差、稀少控制点的区域网平差及带有自检校参数的区域网平差等系列试验。与R-D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减少了定向参数的数目,实现了SAR影像与POS数据的联合平差处理,建立的带有自检校参数的SAR影像区域网平差模型,对提高稀少或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未进行(或低精度)几何定标SAR影像的区域网平差精度起到了显著作用。较少控制点条件下模型满足了丘陵和山区1∶5000/1∶10000航摄测图对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6.
夏色岭钨矿是浙江省内已知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钨矿,其形成与夏色岭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前人对该岩体的年代学研究方法比较局限。本研究采集了夏色岭钨矿区的新鲜花岗岩样品,从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出发,讨论了岩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精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9±1.7)Ma,表明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找矿成果,对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华南“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及其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钨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十年前被列入紧缺资源。华南是我国钨矿的集中产地,尤其是南岭的石英脉型黑钨矿闻名于世,赣南也被称为世界百年"钨都"。但是,近5年来皖南东源、赣北大湖塘、滇东南等大型钨矿的相继发现和成功勘探,新探明的资源储量可望占到总资源储量的1/4以上。这样,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将成为目前和今后钨矿勘查和钨工业布局的新方向。加强江西北部大湖塘、香炉山,浙江西部千亩田、夏色岭,安徽南部东源、东至岩、百丈岩,湖南东部邓埠仙、砖头坳、高坳背,广东北部和尚田,广东西部大绀山,广西东北部水岩坝、大明山及云南东南部南秧田一带钨矿的成矿规律研究,期望能够取得找矿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8.
对聚丙烯纤维体积率(Vf)为0~0.26%的聚丙烯纤维砂浆进行稠度、分层度、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抗压抗折强度、拉伸粘结强度、吸水率、干缩率和抗渗压力等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Vf的增大,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中砂浆的抗渗性能随Vf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当Vf过大时,对改善砂浆的抗渗性能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49.
桃村坝花岗岩体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部。锆石U-Pb年龄为161.5±1.8 Ma (MSWD=1.7),属于燕山早期岩浆 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稍低的硅、富铝、富碱、钾大于钠、贫钙镁和高FeO*/MgO等特征。富集Rb,Th,U而亏损Ba, Sr,Ti和Nb;LREE富集(LREE/HREE=7.39~16.4, (La/Yb)N=8.79~25.5),Eu亏损较为明显(δEu=0.44~0.59);Ga/Al比值较高(平 均值为2.99),Zr+Nb+Ce+Y含量(平均为518×10-6)大于350×10-6,可归属于A2型花岗岩;εNd(t)值低,为-9.7~-8.95,Nd模式 年龄为1.66~1.76 Ga;锆石的εHf(t)值为-20.0~-14.6,相应的Hf模式年龄为2.12~2.46 Ga。综合以上特征表明桃村坝花岗岩是 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150.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中国北方大陆可区分为造山带型和裂谷型两类岩石圈,其中造山带型又可区分出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物质结构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在从空间上,自西向东分别由以天山为代表的新生代造山带型、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古生代造山带型、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燕山期造山带型和张广才岭为代表的新生代裂谷型岩石圈组成,反映了古生代形成的中亚造山带在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过程中的分异演化,导致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和陆壳、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结构的不均一性,以及构成大规模成矿作用大体上以E110°为界,西部主要为晚古生代,东部主要为中生代的格局.简要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的地质含义,以及区域找矿方向和深部找矿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