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9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广西气候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建筑设计所涉及的气候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给出了南宁、桂林的基本风压、采暖通风和空调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采光系数,为建筑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广西2003年度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度(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广西各地平均气温大部偏高,各地降水量大部偏少,各地日照时数大部偏多。年度气象灾害主要有:霜(冰)冻与降雪、干旱、冰雹与雷雨大风、暴雨洪涝、热带气旋、高温,其中干旱影响较大。年度内,气候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73.
利用广西双季稻区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6-2016年水稻物候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研究广西早稻生育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明气候变暖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频率为35.4%,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南稻区的左右江河谷以及桂东南梧州市。(2)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各有差异,桂南稻区早稻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强度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桂中、桂北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呈微弱减少的趋势或者基本不变,强度则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3)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总天数为124.9d,平均总次数为28次,平均强度为4.5d/次。三个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和强度桂南桂中桂北。(4)桂南、桂中和桂北稻区的年代产量波动变化大,尤其是桂南、桂中稻区进入21世纪以后产量波动更明显。大多数稻区高温热害多的年份,其早稻产量就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合理调整早稻播期及品种属性搭配、稳产高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以隆林、乐业、靖西和右江区气象站为百色市代表站,基于各站1981~2016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评价指数,对百色市气候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综合THI、WEI、BCMI和HCI等4个指数的气候舒适性评估,隆林、乐业、靖西3地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为4~10月,右江区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3~4月和10~11月。研究结果可为百色市旅游综合开发和发展特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广西近百年气温和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近百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层次结构研究,并与Nino3区的海温距平进行奇异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有较强上升趋势并伴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降水则呈下降趋势,主要周期为32 a左右及准两年振荡。1884至1910年代初,广西处于干冷期;1910年代初至1930年前后,处于湿冷期;1930年前后至1950年代后期,处于湿暖期;195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处于干暖期。ENSO事件3~7 a的周期对广西平均气温及降水影响显著,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代际变化上,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变化上。  相似文献   
76.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分析研究风气候环境,特别是风向、风频等参数,注意考虑污染问题的影响;通过分析南宁市的风气候环境资源特征,提供一些建议,以便有关部门考虑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或其修编时采用,为建设和谐生态首府城市献策。  相似文献   
77.
综述生态气象灾害定义、类型和特点,分析广西4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气候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气象灾害现状与危害。气象因子是生态气象灾害产生、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强降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广西生态气象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近年来,广西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气象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入侵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78.
1996年度(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6.0-22.7℃,全区大部比常年偏低0.4-0.7℃;年降水量为973.0-2277.4毫米,钦州、防城港两市和南宁、玉林两地区南部比常年偏少1-2成,百色地区大部偏我1-2成,其余地区正常;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121.5-2266.5小时,大部分份地区偏少80-300小时。1996年度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以夏季洪灾害及春季低温  相似文献   
79.
为淮山新品种经济合理栽培和反季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利用遮光处理和悬空栽培等试验方法,对"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等淮山品种开展了气象条件影响研究,找出光照、温度、水分与淮山某些生理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淮山块茎原基的形成、伸长、膨大存在光温敏感性;光照对淮山块茎生长点生长有抑制作用;"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3个品种耐旱性强,且均耐寒,能抵抗6℃低温。  相似文献   
80.
广西2006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广西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秋季降水偏少,干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年内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有6个,比常年偏多,其中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第6号台风“派比安”给广西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总的来看,2006年广西气象灾害较常年偏重。气候对农业、水电、交通运输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属正常年景,对盐业、旅游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