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杂图像的程序在每一种计算机应用领域都能见到,随着图形图像所需存储量的激增和廉价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出现,有效的图像有损压缩技术开始逐渐脱离专用硬件设备走到桌面计算机中来。该文在分析了音频和视频数据同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步伐和一些技巧。实际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在极小甚至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获得极高的压缩率。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计算速度要达  相似文献   
32.
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及其反映井壁周围物性直接准确的特点和地震资料良好的横向可追踪性,针对厚储层和薄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分别提出了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的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反演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杭州地区石笋稳定同位素古气候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C测年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古温度方法,对浙江省临安瑞晶洞穴的石笋进行了14C的测年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获得5~1万年间杭州地区古气候演化记录、该记录表明,在5~1万年间有三次较明显的周期性古温度变化,最高温度为14.9℃,最低温度为6.6℃,最大温差为8℃左右,平均温差3~5℃。这段时期正处在大理冰期后期,但大理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低温阶段,它至少有3次温度波动。与我们获得的石笋同位素古温度相一致。另外,我们将5~1万年间杭州地区古气候变化与同期东南沿海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对比,在时间上也较为吻合,也就是温度上升、海平面也上升,温度下降、海平面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4.
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大量开挖揭露工作量, 加快地裂缝的勘察速度, 研究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探测方法是目前西安地裂缝勘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勘察应用的地质基础, 结合近十几年工程勘察实践, 讨论了氡射气异常的特征, 分析了氡射气的探测效果, 结果认为: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探测中的有效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35.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因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隐蔽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地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胜利探区勘探的重点和储量增长、勘探挖潜的主要领域, 但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岩性油藏的含油气性变化大、成因机理还认识不清. 在对济阳坳陷123个典型砂岩透镜体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的详细剖析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 砂岩透镜体能否成藏, 取决于围岩(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差和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作用力和膨胀力的动力与流体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的是否达到平衡. 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储集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 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圈闭内才具有成藏的条件, 三方面条件均较好时, 圈闭含油气性好. 文中对济阳坳陷新近系沙三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6.
近10年朝阳地区生态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成灾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7.
The origin of Molar Tooth (MT) carbonates has been argu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which are a kind of Proterozoic carbonates especially composed of microsparite with ptygmatically folded and sheet-like structures. Biomarkers detected in the microcalcsparite from the Wanlong and Xingmincun formations in the Jilin-Liaoning area showed there are abundant normal alkanes, isoprenoids, hopanes, steranes, alkylmethylcyclohexanes, and alkyleyclohexanes, indicating a diversity of biological source: long-chain isoprenoids,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hlorophyll, such as C19, C20, a kind of major biomarkers synthesized early by isoprenoid monomers; hopanes a type of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from prokaryote, such as archae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sterane a biomarker for eukaryote; and two kinds of alkanes with C17, C18 as the main peaks representing aquatic bacteria and with C23, C24 as the main peaks representing fungi, respectively. Biomark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T is the result of bacterial and algal activities, which is a kind of organisms betwe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reproducing well in normal or slightly saline sea water under weak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rapid deposition of calcite as microsparite clue to som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38.
随着计算机、3S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的数字制图技术、制图软件等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同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数字制图数据已成为GIS的重要数据来源,许多数字制图的后期工程都要求建立GIS及相应的数据库。由于目前的制图方法和制图软件主要还是面向传统图形应用,即数字制图理念还是基于实现《图式》所要求的可视化效果为主,只是在要素分层、数据编码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9.
以T213资料与暴雨实况对照分析,采用聚类分型、逐级判别的方法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汛期暴雨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系统,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0.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矿产资源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如何正确理解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