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淮北平原水盆盈亏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  罗莹 《气象科学》1992,12(1):24-31
  相似文献   
22.
Decadal circul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more and less rainfall periods in the annually first rainy season of Guangxi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the austral Indian Ocean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A pattern in which there is uniform change of the Guangxi precipitation shows a 20-year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a 3-year interannual change. In contrast, a pattern of reversed-phase change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Guangxi has a 6-year interannual periodicity and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period of more precipitati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Eurasia is positively anomalous so as to lead to stronger low pressure systems on land and larger thermal contrast between land and ocean. Therefore, the air column is more unstable and ascending flows over Guangxi are intensified while the Hadley cell is weakened. Furthermore, the weaker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South Asia High, together with a stronger cross-equatorial flow, result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more humidi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more precipitati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ndian Ocean SST in Southern Hemispher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of Guangxi on the decadal scale by influencing the Asian monsoon through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相似文献   
23.
2008年初桂北冻雨对电网的危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桂北冻雨日数、最长连续冻雨日数的分布特征,阐述冻雨对电网的危害,分析此次过程的冻雨灾害影响,在灾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4.
广西2008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8年,广西平均气温正常,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偏多居1951年以来第3位.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年初广西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影响涉及电力、交通、农业、林业等行业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1.75亿元,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次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6月8~18日,广西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部分江河水位暴涨、洪涝灾害严重;11月上旬广西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强降雨,导致邕江及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2008年共有4个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影响异常偏早,影响偏重.  相似文献   
25.
近50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51~2007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频数、强度以及初旋、终旋影响日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最大强度、强度超过32.7m·s-1的热带气旋频数均呈减少(减弱)趋势,且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热带气旋影响偏多、偏强期,80年代以后为偏少、偏弱期.初旋影响日期呈偏晚趋势,终旋影响日期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罗莹  金龙 《气象科学》1994,14(4):362-368
本文尝试用谐波分析、“信噪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分条件年内的气候干湿期变化和水分条件的年内突变特性。再结合传统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讨论了水分条件的年际周期变化。从多方面对水源的综合研究,使得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了解水资源变化的各种特征,为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7.
文章列举了当前勘察设计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途径,为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水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8.
1995年度(1994年12月至1995年11月),各地年平均气温16.6~23.1℃,全区大部气温正常;年降水量711.7~3753.4毫米,桂林、柳州两地区和左、右江河谷地区偏少1~2成,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多1~3成;年日照时数1119.6~1727.7小时,偏少120~560小时。主要气候事件以2~4月局地性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较突出,春、夏、秋三季部分县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全年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属一般偏好年份。  相似文献   
29.
20 0 1年度 (2 0 0 0年 12月 - 2 0 0 1年 11月 )平均气温 17.1- 2 3.6℃ ,各地正常到偏高 0 .5 - 1.0℃ ,广西平均为 2 0 .9℃ ,比常年同期偏高 0 .5℃。年度降水量 116 0 .1- 3736 .9mm,大部地区偏多 1- 5成 ,广西平均为1737.2 mm,比常年偏多 1成。年度日照时数 10 81- 2 319h,大部地区偏少 2 0 - 416 h,广西平均为 144 4 h,比常年偏少 16 2 h。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以夏季热带气旋造成的风涝灾害最为突出 ,其次是秋季干旱  相似文献   
30.
广西2004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4年(1~12月)广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和秋旱,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另外,霜(冰)冻、低温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寒露风、寒潮等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年没有热带气旋影响广西。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电的影响属偏差年景,对交通运输、盐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