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737篇
测绘学   373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1435篇
海洋学   443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住筒虫是浮游被囊动物的一类,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有尾纲、住筒虫科、住筒虫属,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占重要位置。根据南海西北部陆架区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3个航次各82个站的浮游动物拖网(网目孔径169 μm)调查资料,共鉴定到8种住筒虫:Fritillaria aberrens,F.abjornseni, F.formica, F.haplostoma, F.megachile, F.pacifica, F.pellucida, F.tenella,其中F.aberrensF.abjornseniF.pacifica为南海新纪录。对它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丰度分布特征。夏季出现住筒虫8种,平均丰度为(2.62±4.68 )个/m3;冬季3种,春季4种,平均丰度分别为(0.23±0.52)和(1.72±5.43)个/m3F.formica是丰度最高的一种,在夏季、冬季和春季分别占总丰度的43.88%,80.18%和84.29%;其次是F.pellucidaF.haplostoma;以上三种分布广,丰度较高。与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和雷州半岛东部海域冷涡现象对种类向沿岸推移及其丰度增加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942.
CCD����ˮ׼ϵͳ�ı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D?????????????????????????????????????? ????????????:????????????CCD???б?????????????????;????????????崫???????б????????????????????????????????????????????ε?????????????????????????÷??????????????????????????????е???????  相似文献   
943.
有“黄金海岸”之称的渤海,给无棣人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时常给渔民带来灾难。每当风暴潮来临,潮水往往能就势上涌数十千米。所有的盐田、养殖区几乎都毁于一旦。近年来,无棣县委、县政府把建设高标准沿海防潮堤作为抵御海潮侵袭,保护沿海企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手段来抓。该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6家部门、企业成立了无棣金湖滩涂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无棣沿海建起了一道高标准、高质量的沿海防潮屏障。防潮堤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新筑和加固防潮堤88.8千米,临潮坡护砌11.1千米。堤顶路面硬化5千米,防潮堤实现了全线闭合,彻底解决了困扰沿海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随着大堤的建成,该县将未开发和单一进行海水养殖的滩涂统一整合,发挥集团效应。将沿海统一规划整合为6个盐业开发区,全县共整合滩涂面积1.80万公顷,盐业整合共涉及5个省、14个乡镇和部门以及22个村420个农户。通过拓宽滩涂利用空间,有效地缓解了因企增地减带来的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4.
金塘大桥桥墩附近的海床冲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起舟山市金塘岛的沥港镇,跨越灰鳖洋,西至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的金塘大桥,为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主体.大桥全长为18.5 km,海面桥墩近350个,桥墩附近海床冲刷深度主要包括因风浪和潮流引起的自然冲刷、因建桥使过水断面缩窄而产生的一般冲刷和桥墩阻水形成的马蹄形漩流引起的局部冲刷.河流上桥墩局部冲刷已进行过大量研究,建立了可供设计使用的桥墩冲刷计算公式,而金塘大桥位于灰鳖洋海域,作用水流为极其复杂的往复流,使海床局部冲刷深度难以利用现有公式进行计算,因此采用海域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桥轴线附近的海床自然冲刷,利用水槽正态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桥墩附近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实测资料表明,该海域潮流流速大小与潮差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潮差越大,潮流流速也越大,而桥墩的局部冲刷深度也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选取潮差频率为300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特大潮分别作为运行期和施工期的潮流边界.桥位所处的海床较为稳定,故以最新的实测地形各桥墩处高程作为冲刷试验起始高程.试验初期桥墩附近海床快速下切形成冲刷坑,随后冲刷值迅速减小,海床渐趋稳定.研究表明,该大桥所处海域总体上趋于动态平衡状态,桥轴线东段微冲、西段微淤.运行期金塘大桥附近的海床自然冲刷,一般均在1.1 m以内,仅在主槽附近较大,约5 m左右.试验表明,潮流作用下桥墩附近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均明显大于自然冲刷幅度,主墩最大局部冲刷幅度为14.4 m,引桥桥墩最大局部冲刷幅度为7.8~10.3 m;据此可得到桥墩附近海床的总体冲刷幅度和设计高程,不仅为工程建设、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而且可供其它海域建桥后桥墩附近海床的冲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946.
贴体坐标网格生成算法是流体动力学等领域中进行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往的研究很少与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致使网格生成的自动化程度低;另一方面!纯力学问题中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精度是首要问题,这无疑会影响到算法的效率。结合应急系统中快速反应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IS的贴体坐标网格自动生成算法,通过实例进行了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947.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黄思静  侯中健 《沉积学报》2001,19(2):224-231
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受众多因素控制,总的说来,包括沉积与成岩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沉积环境控制了沉积物的组成、岩石的结构和原生孔隙。沉积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进程较快;成岩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进程较慢。从对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来说,成岩作用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形成地下岩石次生孔隙的机制受到挑战,这些传统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是有机酸对铝硅酸溶解形成次生孔隙,但这会造成介质pH值的升高,碳酸盐矿物和高岭石的沉淀。地下岩石中碳酸水溶解产生的次生孔隙也是有限的。新的机制如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深部冷却地下水的溶解作用,硅酸盐的水解都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这对于次生孔隙成因的解释及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的预测十分重要。对于碳酸盐岩来说,与不整合面附近的古喀斯特有关的油气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深埋藏过程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中,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对不同碳酸盐矿物溶解及沉淀作用的差异性控制了地下碳酸盐岩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布.  相似文献   
948.
本文采用时间扫描方法 ,画出五种地震活动性参数曲线。进行地震活动性分段 ,并做地震活动性分析 ,得出三点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49.
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三维可视化研究是当前数学地质、石油物探、化探、水电勘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也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三维可视化模型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开发程度不一,岩土工程领域岩体结构三维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远低于石油地质和石油物探,在国内开发大型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软件系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0.
稀性泥石流对排导槽的冲磨破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稀性泥石流特点,从垂直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和平行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对排导槽的受力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导出了多个公式,为设计排导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