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41.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宋芳  牛志军  何垚砚  杨文强 《地球科学》2019,44(9):3074-3087
新元古代晚期湘中地区为扬子地台向盆地过渡的区域,是进行南华系地层对比的重要研究区.通过对宁乡菜花田及桃源马金洞剖面的测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厘定研究区南华系地层沉积序列为长安组、富禄组(局部地区顶部为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洪江组),宁乡菜花田剖面为长安组出现的北界.在宁乡菜花田剖面长安组底部取得的碎屑锆石最年轻一组锆石谐和年龄为752.5±4.2 Ma(n=3,MSWD=2.4),可限定长安组沉积下限不早于760 Ma,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长安组物源来自扬子地台.对比沉积特征并结合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长安组为明确的冰期地层,沉积下限可对应Sturtian冰期,区域上古城组冰期沉积可作为富禄组顶部,与下伏长安组一起构成一个冰期→间冰期→冰期的沉积体系,共同组成Sturtian冰期在区域上的沉积记录.由于冰期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沉积显示在各地有所不同;大塘坡组是温暖气候下的间冰期沉积,南沱组/洪江组代表了一次分布范围很广的冰期,对应Marinoan冰期.虽然由于缺少同位素年龄的卡定,大塘坡组之下的地层精细对比还有待新的研究材料支撑,但Sturtian冰期在华南的多次沉积响应对认识当时古气候及早期生命演变历史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朱旻  龚晓南  高翔  刘世明  严佳佳 《岩土力学》2019,40(11):4523-4532
劈裂注浆作为一种有效的土体加固方法,其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提出了基于弥散裂缝模型和流体体积法的劈裂注浆有限元分析方法,并通过ABAQUS二次开发编写劈裂注浆有限元程序。数值分析结果能与室内试验较好吻合,验证了有限元算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注浆孔埋深和注浆流量对劈裂浆脉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劈裂注浆过程可分为起劈和劈裂发展两个阶段。当劈裂浆脉扩展到模型边界后,继续注浆会引起注浆压力的大幅提高和已有浆脉宽度的增加。随着注浆孔埋深的增加,浆脉分支减少,长度减小,宽度增加,劈裂浆脉形状的主要控制因素从土体参数的随机性变成大小主应力值的差异。注浆量一定的情况下,注浆速率越大,劈裂浆脉长度越短,宽度越大,注浆终压也越大。研究为劈裂注浆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4.
寒武纪高滩组广泛分布于赣南武功山-雩山地区,主体为一套浅变质砂岩夹板岩的复理石建造。为分析其物源,并对源区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提供约束,本文对采自高滩组的变长石石英杂砂岩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2 500 Ma、1 100~900 Ma和900~700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2 500 Ma的年龄峰值代表了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的古陆核生长事件。1 100~900 Ma和900~700 Ma两个峰最显著,表明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在华南地区的响应,为该区寒武纪地层提供了主要物源。此外,3 003 Ma锆石年龄的捕获说明,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基底。Hf同位素数据表明,源区锆石结晶多为古老地壳组分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结合锆石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华南地区存在强烈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该时期岩浆活动主要是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  相似文献   
145.
招聘信息     
为丰富信息量,体现学会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宗旨,本刊特设"招聘信息"栏目。该栏目将辑近期国内主要地学科研单位、高校人才需求的有关信息,方便广大会员和有流动需求的科技工作者查询。同时欢迎我会会员和广大科技人员为本刊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6.
为丰富信息量,体现学会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宗旨,本刊设“招聘信息”栏目。该栏目将辑近期国内主要地学科研单位、高校人才需求的有关信息,方便有流动需求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查询。同时欢迎我会会员和广大科技人员为本刊提供信息(E-mail:kydhtb@vip.skleg.cn)。  相似文献   
147.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包括:苍南海域海床冲淤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31—1970年大幅淤积,海床净淤积量达到169.47×106m3,淤积强度为5.18 cm/a;1971—2005年海床淤积幅度减弱,海床净淤积量为12.24×106m3,淤积强度为0.41 cm/a;2006—2009年海床由淤转冲,海床净冲刷量为14.70×106m3,冲刷强度为3.60 cm/a;2010—2017年海床持续冲刷,海床净冲刷量为10.17×106m3,冲刷强度为1.33 cm/a。除1931—1970年10 m等深线向海大幅扩张以及1971—2005年10 m等深线有部分向海扩张外,1971—2017年5 m与10 m等深线普遍向陆后退。2006—2017年,位于北关港内的2 m等深线也向陆后退。冲淤结果显示,苍南海域海床未来可能呈现弱侵蚀态势。其中,风暴潮频发导致海床经常性失稳加之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该区域泥沙补给不足,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海床由淤积逐渐转为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加密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7月2日湖南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可分为强、弱、强三阶段。暴雨是由500hPa北支槽横转竖引导低层冷空气南下,与持续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和低层切变线共同触发造成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持续的辐合上升运动,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变化与降雨强度和位置有一定相关性。后期副高西侧东南水汽的加入增强了水汽输送,降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9.
夏甸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化主要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本文对夏甸金矿床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三维地质建模和构造空间分析,以期从三维空间和勘查数据中厘清矿化分布规律、探明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夏甸金矿床矿化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硫化物脉型,主要受招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在空间中呈现出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夏甸金矿床的矿化侧伏规律,在空间中存在差异性,其中南部为NE侧伏,中段侧伏规律不明显但分支复合特征明显,而北段呈SE侧伏。这种侧伏规律与招平断裂带主裂面在走向方向的转折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空间分析显示,夏甸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体是不同空间范围内构造变形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0.
龚兴宝 《中国岩溶》1985,4(3):288-288
<正>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古生物组在桂林盆地尧山西侧的朝阳砖厂、江头村等地的一套黄灰色和浅黄色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该套岩性层理发育)中,发现较多的有孔虫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乃文同志的初步鉴定有如下属种: Ammonia sp., Bathysiphon cf. areacea Cushman, Cyclammina Complanata, Caribeanella cf. katasensis(ujiié), Caribeanella aff, katasensis(ujiié),Caribeanella sp., Gyroidinoides? sp., Nodellum sp., Nonion sp., Orbulina sp., Protelphidium sp., Trochamminoides cf. proteus (Karrer), Troch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