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31.
铜国智利     
铜矿床有多种多样,从全世界看来,多半的铜都产自斑岩型钔矿床,象黑矿矿床那样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所产的铜仅占10%(见表1)。同时不仅对铜是这样,对钼来说斑岩型矿床也是个重要的供给来源。  相似文献   
32.
固体地球科学一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上地幔计划(UMP)和七十年代的地球内部动力计划(GDP),在将近二十年间出现了一个革命的跃进。上述这些国际学术计划的最大成果,就在于使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之类学说得到确证,从而使板块构造体系可以站得住脚。地球科学领域中两大国际学术团体,即国际测地学会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IUGG)与国际地质学联合会(IUGS),对UMP和GDP这两个国际组织作出的显著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3.
于北海挪威地区发现的34/10三角形构造(目前可采埋藏量15亿桶),发育在复杂的断层组中,主要储集岩为侏罗纪砂岩。在勘探前期(1974~1978),从地震勘探资料(1km网状间隔测线)得知,该地区有前白垩纪抬升及高角度不整合。此构造的形成时间控制着储集岩的发育,但具体时间不明,还有储集砂岩的分布范围以及不整合下面的断层形态尚未查清。这是由于原有地震记录不好,其原因之一是侏罗纪以后地层中有天然气.地震能量被这  相似文献   
34.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飞跃发展,国际上学术情报的流通量日益增大,情报检索的手段当前已经跨入一个利用电子计算机机器读数数据库的情报处理技术时代。科研情报数据库首先流行于美国,其后加拿大及欧洲情报事业先进国家相继制作,现国际上已有400多个数据库在流通。其中可用于学术情报的约占20%。研究工作者通过这些数据库可以准确而且迅速地得到所要文献的标题,著者姓名及提要。  相似文献   
35.
中国台湾省产广义的宝石矿物有四种:①软玉(Nephrite俗称台湾玉),②透闪石猫眼石,③青玉髓,④文石。其中①、②两种产于台湾东部山区花莲县丰寿乡,生成于古生代—中生代之结晶片岩与蛇纹岩的接触带中。此接触带以透辉石矽卡岩及纤蛇纹石为主。伴生有厚1米以下纺锤状软玉集合体,及横切该集合体广小的宽2~5cm透闪石猫眼石的十字形纤维细脉。软玉呈暗绿至黄绿色,其中以带黄的绿色半透明者为优。硬度6.5,比重3.007~3.014,薄片观察系由细的不定向透闪石交织形成。猫眼石的原石(母矿)由以米黄色为主灰白色至暗灰色略成平行的透闪石纤维状集合体组成。圆顶磨琢(Cabochon cut)的宝石一般  相似文献   
36.
一、矿物经济小论叙述经济矿物时,着眼点首先应为各矿种资源的寿命,这方面的研究是入门的第一步。现根据美国矿业局1982年发表的资料统计出生世界矿产储量及远景储量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7.
中生代侏罗纪末至白垩纪,部分至于始新世这一地质时代的地层中,在摩洛哥中央部分达西部大西洋海岸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磷矿层。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卡萨布兰卡东南方的格里布卡,在其南方的优素菲尔·本·古利尔,再向南的希希阿瓦,还有萨哈拉西部的博克等四个地区。据报道,这些磷矿床中含U达70~230ppm。据法国Uranium PUK技术工作者的报告,摩洛哥磷矿  相似文献   
38.
坎伯恩矿业学院等关于干热岩体地热能源项目的研究经验清楚地表明:干热岩体热交换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裂隙网络与原位应力状态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