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关于注水地震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宝红  邱泽华 《现代地质》1994,8(3):329-333
本文认为注水地震是相当复杂的。将注水只看成诱发因素,或将与注水相关的地震都看成构造地震是片面的。对注水过程的微震研究表明,注水可以直接造成地震。对油田地震的研究表明,大量采油造成地下介质的亏空同样可能造成地震。对其它一些地下矿藏的采掘也有类似的情况。错误地把与注水有关的地震都看成是注水诱发的构造地震,将导致对地壳构造活动特点的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32.
盛军  孙卫  段宝虹  刘艳妮  曹雷  张弢 《地质论评》2016,62(3):722-734
为了探讨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储层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微米级X-CT扫描、恒速压汞等先进实验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尺寸分布、几何形态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探讨了研究区储层品质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微米级储集空间发育,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凝灰质溶孔为主,几何形态主要呈条带型;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微裂缝对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的定量计算,压实过程孔隙度损失为20.31%,压实作用较强;早期、晚期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11.54%;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孔隙度增加6.24%。孔隙演化分析计算得出现今储层孔隙度与常规物性分析所得出的西山窑组平均孔隙度结果符合较好,误差仅为1.1%;综合考虑研究区储层物性、沉积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进行储层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桥梁的地震响应,以一座强震区典型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轻骨料混凝土材料特性基础上建立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轻骨料混凝土材料布设位置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从内力和位移响应方面与普通混凝土桥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桥梁相比,仅上部结构或仅下部结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对降低桥墩内力并不明显,而全桥采用轻骨料混凝土能够显著降低桥墩内力。轻骨料混凝土桥梁与普通混凝土桥梁地震内力和位移响应变化趋势不同,桥墩塑性发展程度和时间存在差异。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桥梁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结构质量、刚度分布及材料塑性特性与普通混凝土桥梁的不同,合理确定抗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4.
在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中 ,土地统计指标大多使用的是土地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数据 ,而较少使用土地质量方面的数据。这就使得土地统计数据只能反映土地的数量和利用类别现状 ,而不能综合地反映土地的数量、质量、利用类别的实际情况。文中以土地分等定级为前提 ,提出一种将土地质量等级量化为权重的构想。同时设计一种质量权面积指标以加强土地质量因素在土地统计中的利用 ,并举例说明具体设计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美国的板块边界观测(PBO)计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板块边界观测(PB0)计划是美国科学项目“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的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沿板块边界布设由GPS、钻孔应变和激光应变观测点构成的台网,用于研究北美大陆西部板块边缘地区的变形。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计划产生的背景、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所采用的观测手段以及管理和经费预算等情况。  相似文献   
37.
石羊河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蕊蕊  陆宝宏  许丹  张杰  翟梦恩  常娜  李莉会 《水文》2013,33(1):82-89,93
利用Mann-Kendall、小波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6个气象站1959~2005年蒸发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47a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蒸发突变点大约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后期和2000年左右,夏季和春季蒸发量减少幅度较大是年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与其减少趋势的空间分布均呈西南-东北的增加变化特征,这与流域下垫面情况和气象因子密切相关;蒸发量有28a和20a的周期变化,其内还包含有10~14a的小周期变化;影响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中,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与蒸发量的关联度较大,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风速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变化较弱,平均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补偿了气温和日照时数增加引起蒸发量的增加,导致蒸发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38.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 the Clarion-Clipperton Zone (CCZ) is of major research interest worldwide, but its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is poorly understood, especially due to the lack of baseline values for metals in the surrounding sediment. This work aimed to establish the baseline values of 17 metals (Ba, Ca, K, Mg, Mn, Na, Ag, As, B, Cd, Co, Cr, Cu, Hg, Ni, Pb, and Zn) using normalization,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method considering a total of 172 samples taken from 8 multitube cores and 1 box sediment core collected in the western CCZ during the COMRA-45 cruise campaign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2017. The baseline values of the evaluated metals were as follows: 1 932 mg/kg for Ba, 29 512 mg/kg for Ca, 18 150 mg/kg for K, 17 120 mg/kg for Mg, 6 747 mg/kg for Mn, 28 546 mg/kg for Na, 0.571 mg/kg for Ag, 5.00 mg/kg for As, 94.4 mg/kg for B, 0.626 mg/kg for Cd, 104 mg/kg for Co, 76.1 mg/kg for Cr, 370 mg/kg for Cu, 0.028 mg/kg for Hg, 190 mg/kg for Ni, 27.5 mg/kg for Pb and 156 mg/kg for Zn. Our findings would fill the baseline value gap in the study area and further improve accurac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on the impact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39.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盆山构造热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磷灰石构造热年代学年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和单井EASY%Ro反演等方法,对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盆山系统开展盆山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年龄记录了早白垩世(99~1244 Ma)、晚白垩世(66~87 Ma)和古近纪(284~63 Ma)3次抬升过程;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反映出海西期构造抬升过程。单井热史模拟表明,孔雀河斜坡下古生界烃源岩在志留纪末-早泥盆世到达最大热演化程度,模拟最大古地温梯度为356 ℃/100 m,侏罗纪末古地温梯度为31 ℃/100 m,焉耆盆地南部凹陷侏罗纪晚期模拟最大古地温梯度达415 ℃/100 m。海西期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孔雀河斜坡由沉积转入剥蚀演化阶段,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隆升使孔雀河斜坡及焉耆盆地侏罗纪烃源岩热演化停止。  相似文献   
40.
山东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产于下白垩统中部莱阳群杨家庄组,其中以兽脚类为主,同时有蜥脚类和疑似鸟脚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大型兽脚类、似跷脚龙类(Paragrallator)和东方强壮百合龙类(Corpulentapus lilasia)。足迹共组成至少63条行迹,作者系统实测了其中50条,并据足迹大小指数—复步长和GAE(跷脚龙—安琪龙—实雷龙)图解给出了识别3类兽脚类足迹的经验性数值。足迹点沉积特征显示,浅湖相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逐渐过渡为滨湖相砂岩。足迹层及其邻近层位波痕、泥裂发育,根据波脊线恢复的古岸线方向为东西向,波浪运动方向呈现出北至北西周期性变化,表明可能存在季节性风向变化。泥裂以及恐龙分布特征显示足迹点以S/WS为湖心方向,以N/EN为湖岸方向。似跷脚龙类和东方强壮百合龙类足迹分布区域的差异性表明东方强壮百合龙类生活区域更靠近湖岸。恐龙足迹中存在的明显叠盖现象表明足迹不是同时,而是多次活动遗迹。小型兽脚类行迹中较多近于平行的行迹体现了集群性生活习性。行进行为研究又显示兽脚类的绝大多数为快速奔跑状态,但蜥脚类等为慢行状态。兽脚类与蜥脚类、疑似鸟脚类足迹数量之比远大于正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比也表明,早白垩世中期的胶莱盆地生存着以兽脚类为主、蜥脚类和鸟脚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早白垩世晚期,胶莱盆地以及沂沭断裂带内蜥脚类、鸟脚类恐龙以及鸟类逐渐繁盛,这与华北北部恐龙足迹所恢复的造迹恐龙动物群特征较为一致。中国北方、韩国、日本白垩纪恐龙足迹以及骨骼化石发育情况暗示,晚中生代中国北方以及东亚地区发育一个以恐龙等脊椎动物为主的大型陆地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