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测绘学   589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2273篇
海洋学   52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42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利用Hatch滤波对双频消电离层组合伪距观测值进行相位平滑讨论,对原Hatch滤波公式中的定权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对广播星历中卫星预报钟差精度评定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载波相位平滑能有效地提高伪距观测量的精度,从而提高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评估卫星预报钟差的可行性.利用双频消电离层相位平滑伪距计算的卫星钟差精度优于1 ns(1σ),测定的卫星钟差与实际卫星钟差不存在系统差.  相似文献   
993.
GPS测量误差源及其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彬 《海洋测绘》2008,28(3):76-78
介绍了GPS测量中各种主要的非人为误差以及它们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对于精度控制问题,主要讨论的是小型控制网(基线长度10~20km)和局部地区应用中动态和准动态差分测量的精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贾彬  刘彦祥 《海洋测绘》2008,28(5):53-55
通过对RTK测量工作原理的分析,得出单基站单采样RTK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从而提出了双基站双采样的测量方法,并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测量项目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该项目测量成果,分析了采用双基站双采样的RTK测量方法,可有效消除基准站坐标误差对采样点平面坐标的系统影响,消弱对流层随机变化对RTK高程测量的影响,从而使RTK平面坐标测量满足城市一级导线测量的需要,使RTK高程测量接近或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5.
介绍已经报批的国家标准<地理信息质量原则>和<地理信息质量评价过程>所确定的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元素、子元素及其描述符,数据质量评价的方法、内容和要求,以及数据质量评价结果的表达方法,并就我国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标准及今后的发展简单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mpact of two snow cover schemes (NY07 and SL12) in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 (CLM4.5) on the snow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imulated snow cover fraction (SCF), snow depth, and snow cover day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in situ snow depth observations and a satellite-based snow cover product and snow depth datas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12 scheme, which considers snow accumulation and snowmelt processes separately, has a higher overall accuracy (81.8%) than the NY07 (75.8%). The newer scheme performs better in the prediction of overall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NY07; however, SL12 yields a 15.1% underestimation rate while NY07 overestimated the SCF with a 15.2% overestimation rate. Both two schemes cap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snow depth well but show large positive biases in the average value through all periods (3.37, 3.15, and 1.48 cm for NY07; 3.91, 3.52, and 1.17 cm for SL12) and overestimate snow cover days compared with the satellite-based product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Higher altitudes show larger root-mean-square errors (RMSEs) in the simulations of snow depth and snow cover days during the snow-free period. Moreover, the surface energy flux estimations from the SL12 scheme are generally superior to the simulation from NY07 when evaluated against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in particular for net radiation and sensible heat flux. This study ha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ubgrid-scale snow variat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997.
苏北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苏北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天气分析显示,风暴发生于高湿、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强对流不稳定(3 445 J/kg)和中到强的垂直风切变(0~6 km,18 m/s)环境,这种大气环境非常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分析揭示,该超级单体的演化可归结为"孤立单体—经典强降水超级单体—减弱东移"三个阶段,持续时间超过2 h。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成熟期,呈现出典型的倒"V"型缺口、中低层有界弱回波区和反射率因子大值区由低层向高层往低层入流一侧倾斜的特征,相应的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在倒"V"型缺口附近的强降水区中存在一个成熟的中气旋。湿位涡的诊断结果表明:高层干冷空气侵入触发潜在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中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共存,既有垂直对流,又有倾斜对流发生,同时边界层的偏东风入流向暴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强度差异,且SAR图像存在斑点噪声,使得其配准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本文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并组合为混合模型,提出一种由粗到精的自动配准算法。以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分别为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先以基于特征点的SAR-SIFT完成粗配准,再以基于区域的ROEWA-HOG完成精配准。① 采用SAR-SIFT算法进行特征点检测和特征匹配来计算图像的仿射变换模型,以消除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之间明显的旋转、尺度和平移差异,至此完成图像粗配准;② 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块Harris角点检测在参考图像上获得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确定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搜索区域;③ 计算图像的ROEWA梯度,构造以特征点为中心的模板区域内的HOG特征向量,以SSD作为相似性测度搜索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完成高精度的图像配准;④ 进行图像配准实验,对配准结果进行目视检查和精度评估。经过多组光学与SAR图像配准实验,验证本文算法能够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较好地抵抗光学与SAR图像之间的非线性强度、旋转、尺度、平移差异和SAR图像的噪声影响,并逐步提高配准精度,最终配准精度达到1个像素左右,实现了光学与SAR图像的高精度自动配准,能够满足光学与SAR图像后续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及其原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新的陆地,在黄河水沙来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将会发生较强烈的变化。本文通过多时相遥感监测、不同时期土层视电阻率探测、水土化学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演化趋势为地表水、土壤污染程度减轻,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土壤盐碱化加重,海岸整体表现为侵蚀状态,湿地总面积增加,但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潮间带生物出现明显的污染群落特征,生物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江仓矿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木里煤田中最大的矿区,通过多年地质工作,在矿区构造特征和构造对煤系地层的控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笔者通过对江仓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试图对整个木里煤田及其他矿区相似构造环境下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江仓矿区煤系地层构造形态为北陡南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该构造控制了煤系地层及煤层的延深.矿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南东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是控制煤系地层的主要构造,江仓向斜南北两翼的浅部均被该方向压扭性或压性断层切割,大部分地段成为矿区南部和北部的自然边界.矿区构造控煤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