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1篇
  免费   1535篇
  国内免费   2079篇
测绘学   937篇
大气科学   1473篇
地球物理   1308篇
地质学   3387篇
海洋学   1316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690篇
自然地理   115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江淮入梅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OLR)和扩展重建海温(ERSST)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异常的前兆强信号,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入梅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ENSO事件是影响江淮入梅早晚较强的前兆信号.前期冬春季出现ENSO暖位相时有利于入梅开始偏晚,ENSO冷位相出现时入梅往往偏早.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Nino 4区的海温异常能较好地预测入梅早晚,具有短期气候预测的指示意义和实用性.ENSO暖位相年,亚澳"大陆桥"、菲律宾、西太平洋暖池以及印度半岛附近对流偏弱,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和印度夏季风爆发,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偏晚,入梅因而偏晚;ENSO冷位相年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992.
3C 84 is a well-known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jet and accretion physics. In this work, we model the multiwavelength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 (SED) of the 3C 84, and find that the SED is difficult to fit with pure advection dominated accretion flow (ADAF) or pure jet model. Using a coupled ADAF-jet model to fit the SED of 3C 84, it is found that the radio emission and the millimeter emission can be naturally reproduced by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of nonthermal electrons in the jet, and that the X-ray emission may predominantly come from inverse Compton radiation from electrons in ADAF. According to the Rotation Measure (RM) obtained by the polarization observation, we consider the possible location of the polarizing source and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RM in the jet is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constraints.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jets produced by black holes.  相似文献   
993.
观光桃花盛花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静 《陕西气象》2010,(5):19-20
采用临潼区1995-2008年桃花物候观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根据物候学方法中积温法原理,研究桃花生长发育速度与平均气温的线性关系,得出桃花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为10℃,盛花期需≥10℃的活动积温达188℃·d;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建立桃花盛花期统计预测方程。实践表明,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正弦分段法模拟气温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运用正弦分段模拟法模拟气温日变化的新方法,并以山东省德州、菏泽、泰安、烟台、潍坊和青岛6个地面气象站2009年春、夏、秋、冬不同时段内一个月的自动观测逐时气温,与运用正弦分段模拟法模拟的逐时气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呈显著相关;该方法可以实现传统观测气温与自动观测气温的衔接以及满足作物模型对气温输入时间步长的精度要求;无论从空间或时间上,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偏差及其变幅基本能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95.
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郄秀书  杨静  蒋如斌 《大气科学》2010,34(5):937-946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 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 质量轻, 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 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 (SHATLE2009) 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次, 共包括6次大电流回击过程, 采用0.5 mΩ的大功率同轴分流器和宽带光纤传输技术测量到了0.1 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30 m、60 m和480 m处的电磁场和6000 f/s的高速摄像观测资料。6次回击的电流峰值分布范围为11.2~16.3 kA, 几何平均值12.8 kA; 半峰值宽度为7.4~34.9 μs, 几何平均值21.6 μs; 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为0.5~1.4 μs, 几何平均值1.0 μs。成功的人工引发雷电实验证明新型引雷火箭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 其成功研制为雷电物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 以及雷电流波形资料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对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河南省乡镇雨量数据库服务器和雨量查询WEB服务器在有降水过程时经常会因访问压力过大而出现网站瘫痪的情况,根据乡镇雨量数据时效性高的特点,鉴于LDM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建立了基于LDM系统的乡镇雨量数据分中心.乡镇雨量数据分中心由雨量入库软件、乡镇雨量数据库和雨量查询网站构成.使用结果表明,雨量入库软件能及时将获取的雨量数据文件入库;查询(历史或实时)雨量时,访问乡镇雨量中心的速度要快于访问省局乡镇雨量网站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7.
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分析,发现本次过程是由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东移,与副高西北侧西南急流之间形成强烈辐合上升运动造成的;中高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和稳定少动的副高为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可能与高原的地形摩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08年4—7月黄山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雾天和非雾天气溶胶颗粒物时间和尺度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黄山光明顶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14×103个/cm3和1.80×103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小于0.1μm的粒子)在春夏季分别约占总粒子数浓度的79%和68%;高数浓度值集中在粒径0.04~0.12μm;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子(0.1~1.0μm)在体积浓度分布和表面积分布中占很大比例。结合气象资料比较了雾天与非雾天气溶胶分布的差异,发现细粒子浓度非雾天大于雾天,而气溶胶数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反相关。结果还发现,黄山在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南风为主,西北风时气溶胶数浓度较高,在夏季主要以偏南风,特别是西南风为主,但是气溶胶数浓度的高值多发生在偏东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99.
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洁  吴静  曹晓岗  陈云辉 《气象》2009,35(11):39-4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资料、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5月27-28日江西北部一次冷锋南侧(冷锋前)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对流性暴雨出现在冷锋前的主要原因是:各层槽线位置近于垂直,锋面陡峭,并出现前倾槽结构;冷锋前低层暖湿气流异常强盛,下暖湿上干冷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气旋波发展东移和低空急流加强,触发了冷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2)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小尺度特征,共有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冷锋南侧发展东移,850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地面中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云顶亮温低值区、强回波区及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等均揭示中小尺度扰动系统存在,且中小尺度扰动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很好.  相似文献   
1000.
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FY-2C的红外云图TBB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实时监测资料,对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突发大暴雨天气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望谟县的短时强降水是受河套冷空气快速南下影响而致使贵州中部的辐合线南压锋生诱发β中尺度云团的生成与强烈发展所引起的。强降水区域与低层辐合带直接相关;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出现,锋前积聚较强的潜在湿有效位能,在斜压扰动下,激发了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导致大气层结对流性不稳定强烈发展,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图反映了典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