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643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676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406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20年我国可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13次、共20个龙卷,发生在5—9月。其中,强龙卷有8个,分别是EF2级龙卷7个和EF3级龙卷1个。7月22日安徽宿州EF3级龙卷的路径长达62 km,是我国近10年来,使用无人机进行详细灾情调查获得的最长的龙卷路径。EF1级或以上级别龙卷有13个,略低于2004—2013年全国记录到的14.3个/年,EF2级龙卷数量是2004—2013年的年平均数2.0个的3.5倍。2020年的龙卷过程都是西风带龙卷,没有台风龙卷记录。2020年现场调查的9个龙卷,路径的主要下垫面都是开阔平地,具有明显的树木倒向呈辐合状、破坏范围纵横比大、浅色破坏条迹等地面灾情特征。  相似文献   
62.
场地回填土与搅拌桩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软土地坪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其中沉降控制是影响地坪安全运行的关键。以近海软土地区工业厂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回填土两种不同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填土厚度下两种工况的地基固结总沉降、施工沉降、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桩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减小,提高了软土地坪地基处理效果,有利于处理后地坪的安全运行,验证了前述分析结论,为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才  修春亮 《地理科学》1995,15(3):217-225
  相似文献   
64.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rittleness of soil stabilized by lime only, a recent study of a newly proposed mixture of polypropylene fibre and lime for ground improvement is described and reported in the paper.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ixture of polypropylene fibre and lime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a clayey soil, nine groups of treated soil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at three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fibre content (i.e. 0.05%, 0.15%, 0.25% by weight of the parent soil) and three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lime (i.e. 2%, 5%, 8% by weight of the parent soil). These treated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unconfined compression, direct shear, swelling and shrinkage tests.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is of the specimens after shearing, the improving mechanisms of polypropylene fibre and lime in the soil were discussed and the observed test results were explained. It was found that fibre content, lime content and curing dur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fibre–lime treated soil. An increase in lime content resulted in an initial increase followed by a slight decrease in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cohesion and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clayey soil. On the other hand, an increase in lime content led to a reduction of swelling and shrinkage potential. However, an increase in fibre content caused an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shrinkage potential but brought on the reduction of swelling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curing duration improved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stabilized soil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he SEM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fibre contributed to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fibre and soil whereas the use of lime produced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lime and soil and changed soil fabric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65.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6.
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洋岛、岛弧型火山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色细碎屑岩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结扎群,以开阔台地相/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组,以三角洲相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群.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显示为南缓北陡的箕状沉积格局,盆地内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且双物源、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表明其具有前陆盆地的一系列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新密煤田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系岩石的放射性特征、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气体成分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形成新密煤田地热资源的热源是来自硫化矿物生热、岩浆余热以及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物质产热的学说证据不足;而新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为该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条件,故而在该区形成了水热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33,他引:32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一块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区,许多关键地质问题集中于此。综合多年羌塘地区的地质实践,结合近年来1:25万地质调查的初步成果,提出龙木错一双湖板块缝合带、蛇绿岩、高压变质带、羌塘的基底、南北羌塘地层序列及地层格架、盆地成因类型、羌塘盆地与油气资源、羌塘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羌塘地区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供给在羌塘地区从事地质调查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9.
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压场资料得到1958—1997年5—10月月际场的局地型相似系数(LPAC)。多年平均LPAC表明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印度夏季风环流的建立、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北进和南亚高压上高原的过程,这些区域LPAC值较同纬度非季风区明显偏低。在平流层中层,夏季型环流表现出纬向对称性和由高纬向低纬的传播特征。对东亚LPAC气候变率时空剖面及3个涝年LPAC异常的分析反映出环流型季节转变异常及其与东亚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采暖规范结合西安冬季采暖的实际,首先对西安1951年7月到2003年6月历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国家采暖日期相关规范和规定中的3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确定了符合西安特点的采暖初终日。充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和2003年两个冬半年的逐日850hPa和500hPa各时次各类气象要素及与之对应的西安各时次实况的气温作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提出了采暖期及其逐日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