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01.
102.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刻画不同人物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微软亚洲研究院Geolife项目北京志愿者2007—2012年长时间尺度的手机信令数据,以个体为单元开展了出行类型和人物画像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簇聚类对用户轨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结合出行规律,综合考虑职业类型、年龄、爱好属性特征的人物画像刻画的方法。研究主要结论为:①本文划分了包括两点一线固定型、两点一线变化型、双核心型、均匀分布型、发散型5种出行类型;②北京市拥有固定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白领人群约占44%,学生群体或退休老人有接近1/4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3.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对时空大数据组织分类提出的新需求。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大数据分类体系的演化特点和解析中国现行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部对大数据分类的需求,通过历史继承、合并和添加,提出了一套既能服务于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又能服务于全社会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研究建立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为3级分类,共6种类型,分为17个一级类型,68个二级类型,24个三级类型,该分类较之前最明显的变化是将自然资源数据单独分为一大类,该分类对于大数据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邓棚  方成名  邓铭哲  左宗鑫  赵利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84-67z1084
正米仓山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部,为其内部的一构造单元,具有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前人对米仓山构造变形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变形模式与动力学模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运用详细野外地质观测,地震资料几何学解析和构造变形特征分析等手段方法开展了新一轮地质建模,提出了米仓山前带具有多层滑脱和基底隆升掀斜冲断叠加复合的变形模式。多层滑脱变形表现为米仓山前发育早三叠世嘉陵江组,二叠系,  相似文献   
105.
基岩水井压裂增水技术自研发以来取得较为良好的增产效果,但该技术目前仍存在适用性差、增产效果不确定等问题。基于压裂增水过程中流体流态和裂缝宽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提高压裂液粘度是较为经济、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开展了水井和中低温地热井清洁型凝胶压裂液配方的设计工作,进行了稠化剂、pH值调节剂、交联剂和破胶剂选配与性能实验,研发了适用于水井和中低温地热井(30~80 ℃)清洁型凝胶压裂液体系并开展现场试验。对凝胶压裂液配液应用难点与使用成本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水井压裂增水技术在压裂液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基岩复杂地层因其地层稳定性差,易出现塌孔、掉块、缩径和漏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水井钻探工程质量和钻探效率。膨胀管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护壁技术难题的有效措施,但常规的膨胀管技术成本高、工艺复杂,不适用于水井钻探成井工作,基于此开展了封隔器式膨胀管技术研究工作。该技术使用封隔器作为膨胀机构,使薄壁金属管在目标层段胀开并紧贴井壁,达到护壁、堵漏和套管补贴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膨胀管系统研发与施工工艺,并实施了膨胀管护壁与套管补贴修复现场试验,实现了膨胀管技术在水井钻探成井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承德一带地层记录齐全且构造变形复杂。该区域主要构造形迹及其运动学特征已经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有关形成这些构造形迹的古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根据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理论和方法,通过露头与区域尺度断层运动学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结合研究区域构造层划分特征及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应力场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擦痕数据进行应力反演并综合分析,共划分出3期5阶段应力场:中侏罗世下花园组沉积之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的NNW向挤压(D1)(约173~165 Ma);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沉积中–晚期N-S向挤压(D2-1)(约152~139 Ma);早白垩世初土城子组沉积期末NNE-NE向挤压(D2-2)(约139~135 Ma);以及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喷发之后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伸展(D3-1)和NW-NNW向弱挤压(D3-2)(约125 Ma之后)。其中,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以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生了大约60°的顺时针旋转,且土城子组沉积作用发生于此挤压作用为主的构造背景之下。早白垩世以伸展为主,并有弱挤压作用出现。同时,研究区内未发现与中侏罗世以来古太平洋板块或伊佐奈岐(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近W-E向或NW-SE向挤压应力场的存在,可能与克拉通内部变形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108.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增生型造山带南缘阿舍勒盆地内,受褶皱控制的透镜状矿体产于阿舍勒组地层中,矿体与围岩一起发生协和变形。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成矿期:以条带状–块状矿石为代表的VMS成矿期和以脉状矿石为代表的热液成矿期。局部可见脉状矿石切穿条带状矿石,表明热液成矿期明显晚于VMS成矿期。大部分VMS成矿期矿石同生沉积特征保存较好。脉状矿石穿插条带状矿石时,会出现硫化物矿物颗粒变粗的现象,并伴随定向构造、压力影构造、碎裂结构、变斑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港湾交代结构等现象。以上证据表明,后期变质变形导致矿石中局部硫化物品位提高。脉状矿石中的石英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显微测温表明,均一温度集中在220~280℃,流体盐度集中于4%~8%Na Cleqv之间。激光拉曼结果证实,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富含CO2,甚至出现少量纯液相和纯气相的CO2包裹体。脉状矿石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富CO2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的变质流体特征一致。联系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晚古生代洋陆俯冲背景有利于形成VMS型矿石,而印支期碰撞拼贴过程的变形–变质流体作用导致阿舍勒铜锌矿床进一步加富。因此,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可作为变质加富VMS型矿床的典例,区域上火山岩地层和褶皱复合部位是寻找此类矿床的理想靶区。  相似文献   
109.
当前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存在流转难度大、存储不统一、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引擎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Oracle的面向对象的矢栅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矢栅一体化存储模型并优化了检索方法,然后据此构建了数据无缝流转框架,实现了多源异构矢栅数据的统一存储与高效管理。通过与国际领先的同类软件ArcSDE进行测试对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数据流转性能及更优的查询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10.
LAPS雷达反射率拼图方法改进及静锥区填充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成鸣  李耀东  史小康 《气象》2016,42(3):322-329
针对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APS)融合我国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时产生的资料空白问题,设计采用最大值和距离指数权重拼图方法来改进LAPS原有的最近邻居法,并且尝试通过最小二乘法来模拟静锥区的反射率值。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值法和距离指数权重法能够充分发挥多部雷达观测反射率的效能,有效地改善高仰角之间的资料空白现象,对静锥区也有一些的填补,特别是在对流层中层。最小二乘法拟合静锥区反射率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拟合静锥区周围观测资料比较多的情况。该研究改善了LAPS同化国产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多部雷达观测的利用效能,将会对LAPS分析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