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王凯  杨宝贵  王鹏宇  李冲 《岩土力学》2022,43(7):1913-1924
针对软弱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动压显现明显,顶板易出现不均匀切顶下沉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阐明了软弱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动压显现特征和变形机制,提出了软弱厚煤层沿煤层顶板布置沿空留巷变形协同支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采出厚度大,沿煤层底板留巷时沿空留巷煤层顶板承载能力差,“底板−巷旁支护体−顶板”支护体系载能力不协调,是造成软弱厚煤层沿空留巷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沿煤层顶板留巷变形协同支护体系的提出提高了沿空留巷帮部、顶底板及巷旁支护体的协同承载能力,可有效地保证软弱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研究成果在古城煤矿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支护体系在软弱厚煤层综放沿空留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对渤海湾西岸平原XZ、MD钻孔样品的粘土混浊水电导率(以下简称EC)和pH测定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C与pH都呈高度负相关,两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P<0.01)和-0.765(P<0.01).整体上EC与pH呈反比特征.进一步根据EC测定值将两钻孔沉积物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分带,并对各分带中的EC和pH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XZ孔海相沉积带(Ⅰ带)相关性偏低(r=0.089,P> 0.05)外,其他各沉积带均显示较明显的负相关.但负相关性也有所不同,XZ孔海陆过渡相沉积带(Ⅱ带,r=-0.740,P<0.01)负相关性最为明显;MD孔海陆过渡相沉积带(Ⅰ带,r=-0.434,P<0.01)、XZ孔陆相沉积带(Ⅲ带,r=-0.403,P<0.05)和MD孔陆相沉积带(Ⅱ带,r=-0.482,P<0.05)也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这表明沉积物EC与pH相关程度的差异,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沉积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994.
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结合道路门牌编码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线性内插的门牌地址匹配方法,实现了大批量门牌地址文字信息的快速空间化,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市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相似文献   
995.
多激光扫描仪的大场景联合配准及精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较大范围的扫描任务中,激光扫描技术需要兼顾扫描精度和扫描效率.传统的ICP配准方式由于缺少严格的平差机制以及累计误差问题,配准的整体精度得不到保障.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高精度相位式与长距离脉冲式扫描仪相互协作的扫描方式,并引入基于大场景整体控制网的配准方法.窟区点云通过整体控制网配准,消除误差积累,以提高配准精度.通过在长约1 km、宽约0.3 km的实验区里采集的多达20亿点云数据的配准实验,证实与传统控制测量单站配准精度(5 mm)相比,ICP配准方法的精度(11 mm)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96.
997.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十多年的时空变化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自2001年建成投产以来,塌陷积水区面积逐年增加,面积达到近900hm2,2013年5月积水区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同时从春季到冬季,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水体富营养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汪傲  赵元艺  许虹  曹冲 《地质通报》2015,34(6):1110-1118
贝辰加镍-铜硫化物矿床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科拉半岛西北部,是一个世界级镍-铜矿集区。矿集区目前共发现25个含工业矿体的侵入体,分东、西2个矿带,已探明镍资源量470×104t,品位1.2%,铜储量350×104t,品位0.9%,与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国金川等矿床并列为世界级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贝辰加杂岩体由4套古元古代火山-沉积旋回构成,含矿的为第四套火山-沉积旋回皮尔咖加维建造。矿集区内的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在1940~2500Ma之间,成矿作用发生在1950~1990Ma之间,矿化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该地区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贝辰加镍-铜矿赋矿岩石为富铁苦橄岩,具有高铁、低Al2O3,高Ti O2、Zr和其他不相容元素的特点,强烈富集LREE,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板内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矿床成矿模式为地幔柱分支分异成的贝辰加岩体侵入裂陷槽,其西部矿体侵入至沉积地层之上,东部矿体侵入到沉积地层内部。硫通过岩浆侵位过程中的同化作用进入岩浆,形成硫化物熔融体,并在后期经历了构造变形、热液叠加等作用后形成了浸染状、角砾状等多种类型的矿化。  相似文献   
999.
1000.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温度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法,对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胶结物的体积分数及形态、黏土矿物组分的分布、岩石结构镜下特征及孔隙演化、有机质热演化等证据划分了岩石成岩阶段,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溶孔-粒间孔组合型储集性最好,粒间孔-溶孔组合型次之;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二者分别使原始孔隙度损失54.93%和31.30%,岩石颗粒中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物质发育,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目的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成岩作用弱-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