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970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1.
基于三维构造张量的位场边界识别滤波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帅  黄大年  焦健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847-3858
地质体构造边界位置的确定是位场数据解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现有很多基于位场梯度张量数据的边界检测滤波器,但存在识别边界位置模糊且无法均衡深浅地质体异常的缺点.本文定义了位场数据的三维构造张量,并提出基于位场构造张量的边界滤波器.为了同时显示不同振幅异常的边界位置,对新定义的滤波器进行归一化处理.在高阶均衡滤波器的计算中需要计算位场的垂向高阶导数,本文引入一种计算的稳定算法,基于拉普拉斯方程利用位场水平导数求解垂向导数,可减小垂向导数计算中产生的误差.将定义的滤波器应用到合成的重磁数据中证明了新方法相比传统的滤波器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圈定边界位置,而且针对同时含有正负异常的地质情况,可避免产生额外的错误边界.最后将新的滤波器应用到实测的重磁数据的解释中,结果显示基于构造张量的滤波器可更准确清晰地划分出断裂的边界位置,发现更多的构造细节.  相似文献   
912.
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县发生MS7. 3 地震,发震构造初步判断为阿尔金断裂带。推测极震区烈度为Ⅸ度,位于无人区;Ⅵ、Ⅶ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216 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 个县(市)的39 个乡、镇(场)的房屋、市政和交通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次地震较2008 年3 月21 日于田MS7. 3 地震更靠近盆地,震害受场地条件影响明显,受灾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913.
914.
915.
张涛  张帅  张百胜 《岩土力学》2014,35(7):2041-2046
从岩石强度理论出发,提出房柱式开采中矿柱安全留设尺寸的宽度折减法思想,通过不断折减矿柱宽度,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演化过程,从而得到矿柱的临界宽度,引入矿柱安全系数,获得矿柱安全留设尺寸。采用宽度折减法对磨坊矿3#井房柱法开采矿柱安全留设尺寸进行研究,获得不同矿房跨度下矿柱的安全留设宽度。将宽度折减法得到的安全矿柱宽度与Lunder经验公式比较,研究发现,宽度折减法得到的安全矿柱宽度和Lunder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且偏安全。结合磨坊矿3#井的开采条件和矿柱宽度折减法分析结果,确定矿房基本参数为:矿房跨度为13 m左右,矿柱宽度为5.0~5.5 m。通过对磨坊矿3#井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监测,发现岩层相对稳定,地表沉降量控制在120~150 mm之间,用宽度折减法分析得到的矿房基本参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16.
根据实测平煤五矿己15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结果,从力能角度分析了地应力、瓦斯和煤强度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发现己四采区己15煤层受地应力作用,煤体弹性潜能远大于瓦斯膨胀能,即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为其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己四采区地质因素和己15煤层瓦斯可解吸量,确定该采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下限指标为原煤瓦斯含量达到5.4 m3/t,绝对瓦斯压力为0.79 MPa,该下限指标对应的煤层底板标高为–600 m。因此预测–600 m标高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600 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917.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Mg/Ca值计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两支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深度均有含量不等的自生碳酸盐矿物。这一结果被X射线衍射结果和沉积物中存在晶形完好的自生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所验证,表明利用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出现显示该海域深受甲烷渗漏作用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获得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垂向变化显示该区域甲烷渗漏具有强弱交替的周期变化。运用端元组分模型来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高分辨率剖面,从而识别甲烷渗漏信息非常方便,在大范围寻找甲烷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18.
引入湖泊经纬度、海拔、湖水温度、湖水pH值以及湖水Na+、K+、Mg2+、Ca2+、Cl-、 SO42-、CO32-、HCO3-浓度等13个基本变量作为聚类指标,构建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网络,对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共计105个常年积水湖泊进行了非线性聚类,并与基于类平均法的线性聚类分析结果作对比,得到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的结果大体一致,即以雅布赖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带为界,湖泊呈较明显的二聚类分布,断裂带北部的湖泊聚集一类,接近断裂带以及断裂带南部的湖泊聚为一类,这与实地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后发现,SOFM网络的聚类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其在识别地理现象微小差异方面更具优势。而根据断裂带两侧不同类型湖泊的分布,可以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群地下水源补给空间上的非同源性,以及地下岩层组分和结构上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19.
山东半岛的冷流降雪一般出现在烟台、威海地区,且同一次过程两地区降雪量往往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几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发现:低层风场的辐合是冷流降雪的主要触发机制,低层环境风场对辐合带的引导作用对降雪的中心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辐合线移动方向取决于环境风场.在纬线方向上,西北风偏北分量多的时候烟台地区往往是降雪中心,西北风偏西分量多的时候降雪中心一般东移到威海地区;在经线方向上,风速偏小的时候北部沿海地区是降雪中心,风速相对较大时风场辐合线南伸到内陆地区,加上山脉迎风坡的气流抬升作用,内陆的牟平和文登地区成为冷流降雪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920.
The Tibet Plateau (TP) is a key region that imposes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atmospheric water cycle and energy budget of Asia, even the global climate.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a climatology of origin (destination) of air mass and moisture transported to (from) the TP using a Lagrangian moisture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atmospheric tracking schemes. The climatology is derived from 6-h particle positions based on 5-year (2005?C2009) seasonal summer trajectory dataset from the Lagrangian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FLEXPART using NCEP/GFS data as input, where the regional model atmosphere was globally filled with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ominant origin of the moisture supplied to the TP is a narrow tropical?Csubtropical band in the extended Arabian Sea covering a long distance from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wo additional moisture source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P and the Bay of Bengal and play a secondary role.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oisture transporting to the TP more depends o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controlled by large-scale circulation. (2) The moisture departing from the TP can be transported rapidly to East Asia, including East China, Korea, Japan, and even East Pacific. The qualitativ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regions of diagnosed moisture loss and the pattern of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highlights the robustness of the role of the TP on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Asia. (3) In contrast to the moisture origin confined in the low level, the origin and fate of whole column air mass over the TP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a strong high-level Asian anticycl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P is a crossroad of air mass where air enters mainly from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and continues in two separate streams: one goes southwestwards over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other southeastwards through western North Pacific. Both of them partly enter the trade wind zone, which manifests the influence of the air mass transport over the TP on the budget of global atmosphere compos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