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962篇
测绘学   466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1695篇
海洋学   43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金矿区9煤层中异常高含量的Fe(4.24%)、Cu(369.90μg/g)、U(49.6μg/g)、Mo(63.10μg/g)、Zn(33.97μg/g)等是来源于同沉积基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中所致;高含量的Fe、Cu并非以通常意义的煤中硫化物状态存在;除煤中有机质和陆源碎屑外,发现了由火山灰、有机质和陆源碎屑所形成的煤层中的特殊组构,暂定名为沉碳质火山胶凝物,它是一种有机—无机高度混合物质,根据沉碳质火山胶凝物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厘定出6种组构类型,分别是:网状组构、细屑组构、基质组构、孔腔组构、均质组构和碎屑组构。  相似文献   
992.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是一种基性麻粒岩,岩石中富含有大量CO_2、CH_4、H_2S、H_2O流体包裹体,及含子晶多相包裹体。首次在寄主矿物石榴石、透辉石发现有含固相的多相包裹体。经拉曼光谱及电镜分析,固相部分为石榴石,辉石、重晶石和铁的氧化物;气相成分为H_2O、CO、CO_2、H_2S、H_2、CH_4、C_2H_2等,均一温度分别为950℃、975℃。指示着石榴辉石麻粒岩在形成过程中,在还原气氛下曾经发生过局部深熔作用,产生在组成上近于石榴石、辉石的熔体。这种溶体被正在结晶的石榴石,透辉石所捕获。石榴石中早期的含石榴石子晶+CO_2多相包裹体其CO_2密度为0.65~0.626g/cm~3;二相的 CO_2包裹体,CO_2部分的均一温度26~28.2℃,为晚期捕获的低密度CO_2包裹体,密度为0.648~0.688g/cm~3。石英中三相H_2O-CO_2包裹体,Th=331~410℃,CO_2-水合物溶化温度7.3°~8.6℃,是一种低盐度包裹体,CO_2部分均一温度:25.7~28℃,CO_2密度0.65~0.698g/cm~3为早中期捕获的包裹体。整个岩石中未发现高密度CO_2流体包裹体。表明麻粒岩可以形成在低密度CO_2之中。H_2O-NaCl包体均一温度80~475℃,密度0.36~1.026g/cm~3,主要为晚期包裹体,少数高密度H_2O包裹体,为早期捕获的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等容线确立石榴辉石麻粒岩P-T轨迹为  相似文献   
993.
自平衡试桩法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原位测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戴国亮  龚维明  刘欣良 《岩土力学》2003,24(6):1065-1069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进行了3根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测得3根试桩轴向应力,分析了自平衡试桩时桩土的荷载传递性状。最后采用精确转换法和简化转换法对自平衡测试结果进行了转换,并比较了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994.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至2001年底,中国发现21个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7953×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59.80%。天然气的分子小、重量小、难被吸附而易扩散。成藏早的大气田,若无继续获得气源,随扩散时间增长损失气量不断增加,使大气田演变为中、小型气田,甚至散失殆尽。因此,晚期成藏是大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盆地具有多旋回性,多旋回性往往是后续的旋回损害和降低前旋回聚集气藏的保存条件和储量,故晚期成藏就避免此弊,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晚期成藏的大气田的生气高峰期既可是与成藏期同步或基本同步,以及储集层与气源岩的层位较新,也可以是成气高峰期比成藏期早,储集层和气源岩层位老。  相似文献   
995.
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地质填因基础上研究了大别地区燕山期岩浆岩,重新划分了该区燕山期岩浆作用期次,发现大别地区在燕山期存在一个完整的造山岩浆旋回。首次提出本区燕山晚期岩浆岩为双峰式组合,与燕山早期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组合一起构成一个从挤压到伸展的造山岩浆旋回,成为燕山期造山的重要佐证。岩浆岩成因特点揭示出本区的岩石圈结构在燕山期存在一个从双倍陆壳到正常陆壳的过程,深部地质过程则是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的继续。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叉、混沌、分形和自组织理论,对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典型动力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现象的非线性机制,指出了矿井开采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对矿井灾害的防治和指导矿井采掘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漠滨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俐  戴塔根 《地球学报》2003,24(1):79-84
以漠滨金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组成为基础,模拟特定体系水-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漠滨金矿的成矿元素Au主要源于赋矿围岩--板溪群五强溪组一套浅变质碎屑砂岩、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Cl^-在中低温热液体系中能与Au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运移,因此Cl^-在该区Au成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矿热液流体中Au主要以金硫、金氯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迁移,阴离子∑S、Cl^-对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起主导作用。溶液中硫氯离子浓度、溶液酸碱度及反应温度是金活化、迁移及沉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发现,为寻找华北地下能源提出了新的赋存层系,分布地区和研究领域,可望对21世纪华北勘探天然气拓展新局面有所助益,综合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具有形成深源气,裂解气和保留早期气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99.
Based on the study of lithology, sedimentology and paleontology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Liaotian, Northwestern Jiangxi Province,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cross the boundary are reconstructed. The top part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very thick-bedded ligh-colored dolomitic limestone formed in high deposition rate on carbonate ramp,which indacates a transgression systems tract (TST). The Lower Triassic Qinglong Formation shows continuous deposition with the underlying Upper Permian. The lower member of Qinglong Formation consists of calcareous shale, shelly limestome and dolomitic limestone with abundant bivalves (Claraia sp.) and trace fossills (Chondrites). The calcareous shale at the bottom of Lower Triassic indicates a calm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o form the condensed section (CS). The shelly limestome and dolomitic limeston with shell fossils, intraclast, algal ooide show clean but turbulent environment of carbonate ramp, which produce the deposition of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TST).  相似文献   
1000.
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及可交换矩阵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矩阵理论的深入研究,给出了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并得到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