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3篇
  免费   2121篇
  国内免费   3027篇
测绘学   1142篇
大气科学   1342篇
地球物理   1601篇
地质学   5376篇
海洋学   1731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852篇
自然地理   137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构造运动时期先后的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以山东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Ⅶ—支构造断裂特征、闪长玢岩构造特征、矿体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Ⅶ—支构造的新老构造体系、同一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突出,多表现为构造形迹的归并。其中成矿断裂的多期活动、构造性质的多次变化、成矿作用的多次叠加是矿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NEE向Ⅶ—支构造与近SN向脉岩截接部位形成矿体,低级序的NNE、NE、NEE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2.
造山带异源浆混花岗岩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万花岗岩填图方法在区调工作中推广以来,在造山带花岗岩调查实践中,由于造山作用及过程的复杂性,花岗岩浆的多源及多样性,使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遇到了难题。文章在新一轮1:25万造山带试点图幅,在对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索的同时,提出了异源浆混理论指导造山带内部浆混花岗岩(H型花岗岩)的填图方法。并就异源浆混花岗岩鉴别标志等作了系统总结,提出了浆混组合、浆混单元、浆混体,填图的理论方法体系;给予了浆混花岗岩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3.
利国矿区是江苏省重要铁矿基地之一,矿区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东延的南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复合部位。铁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闪长玢岩杂岩体与下奥陶统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灰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一透镜状等,产状与围岩一致,具层控矿床的特征。笔者主要从成矿地质特征着手,分析总结了该区铜、金矿化特征及主要成矿规律,指出了利国矿区铜(金)矿的找矿方向和有望靶区。  相似文献   
154.
地下开采引发地面沉陷的未确知聚类预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未确知聚类预测法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开采地面沉陷的预测研究。采用开采地面沉陷的实测数据按最大沉陷量进行分类,利用各分类影响因素的均值表示各分类中心,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由待测对象指标的综合未确知测度与各分类指标的未确知测度间的距离来确定待预测对象所属等级,给出了预测值的计算公式。经计算验证,该方法的正确率为75%。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地表建筑设施等更加安全,允许预测级高判,则正确率可达100%。针对某铁矿一观测点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未确知聚类预测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为开采地面沉陷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了头滩子地区的土壤金异常晕,该区土壤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不明显。指出了构造、热液、地层岩性三位一体控制着金的矿化与成矿。特别是断裂构造是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6.
当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很多数据和敏感信息都存放在MS SQL Server数据库中,但是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却一直没有像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恰当的测试评估。鉴于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两类不同的安全漏洞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渗透测试,给出具体的测试方法,用以指导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进行自测试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以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漏洞修补。  相似文献   
157.
董斌  李欣  郭高峰  王胤 《世界地质》2008,27(1):73-75
依据工程实例中桩顶位移数据,利用位移与内力之间的关系,采用"m"法,进行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支护桩桩顶理论位移为147.9 mm,与实际位移64 m差距较大,所以高回填土c,φ值所采用的经验值不精确.本文给出了长春地区回填土c,φ值的折减系数(分别为1.4和1.28).  相似文献   
158.
在充分研究现有几何方法确定局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根据独立网内点间高程异常差的不变性和独立网间大地高起算基准面与WGS84椭球面的平行性,提出通过两步处理,获得大区域连续似大地水准面的思想和方法,即首先统一相邻两个独立GPS网大地高起算基准面,然后再利用几何方法确定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该方法在长江口北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9.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0.
东营凹陷在沙河街组沉积期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通过钻井岩心、测井、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在断陷湖盆的南缓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中识别出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白沉积体系,以及滨浅湖砂坝和缓坡远端浊积扇沉积相。建立了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及层序演化模式。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内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溶解作用等,成岩阶段为早成岩A、B期,晚成岩A、B期。层序地层格架内发育了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胶结和泥岩压实四种成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