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Urban-rural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n the Beijing are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paper, urban-rural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vapour pressure differences at fixed hours in Beijing are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ata from one station with different observation surroundings and one rural station (0200, 0800, 1400 and 2000 hours local standard time (LST)) for the period 1971–2003 were used. The effect of urban on local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vapour pressure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 environment caused great increase in local temperature at 0200, 0800 and 2000 hours and small increase at 1400 hours. Also, the urban effect on humidity suggested that the urban environment can decrease relative humidity and vapour pressure at all fixed hours, while the urban-rural relative humidity differences are great at 2000 and 0200 hours and the urban-rural vapour pressure differences are great at 1400 and 2000 hour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vapou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 about 1.76°C, 6.3% and 1.5475 hp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1 to 1997,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rban effect on loc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significant in Beijing area.  相似文献   
132.
应用Sr指示古环境的方法很多,其中以Sr的含量和与Sr配对的相应的元素比值作为指示剂,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49件样品中Sr、Ba、Cu的含量。以Sr的含量、Sr/Ba、Sr/Cu比值作为地化指标,深入探讨了Sr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分析了Sr含量,Sr/Ba、Sr/Cu比值对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地质响应。指出从浅海环境到深海环境Sr含量及其相应的元素比值增加趋势明显,对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Sr的分布还受到不同沉积旋回的影响,研究沉积作用对Sr分布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沉积旋回中进行。此外还深入研究了不同岩性、不同沉积旋回中Sr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Sr分布的不同因素。归纳了Sr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就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中Sr分布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3.
分析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Cu、Ni、Cr、As、Pb、Zn、Cd和Hg等8种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d和Hg的最高浓度和变异系数分别为6.54mg/kg、115%和4.82mg/kg、151%,暗示Cd和Hg的人为来源。多元统计与傅立叶和谱分析的结合,解释了Cr、Ni和Cu的自然来源,Pb、Zn、As、Cd和Hg的人为来源;傅立叶和谱分析进一步阐释了Zn与Cu的双重来源,并推断土壤Hg来源于大气沉降。研究区内大约21.7%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表明需要调整该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4.
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产出一般要经过解吸、扩散和渗流三个阶段,而煤层气在变形较强的构造煤中的扩散过程不同于在原生结构煤或变形较弱的煤体中的扩散。外界压力的变化只是构造煤吸附与解吸整个过程的一种外在因素,构造煤的变形和结构变化以及吸附势场的转换才是构造煤吸附与解吸的内在因素,是导致解吸过程不可逆性的根本原因。当构造煤体与CH4等多元气体间的吸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变形较强的构造煤在降压后会产生解吸滞后现象;而变形较弱的煤,分子结构中的气体会很快解吸,第一阶段是气体解吸作用,第二阶段是游离气体从微孔向较大孔隙扩散的过程,气体扩散速率主要由第二阶段决定。构造煤气体扩散机理主要是由孔隙形状、大小、连通性和多元气体性质和状态所决定的。韧性变形煤的微孔隙比较发达,所以韧性变形煤以Knudsen扩散为主,脆性变形煤的中、大孔隙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脆性变形煤的孔隙之间具有很好的连通性,所以脆性变形煤以Fick型扩散为主,脆-韧性变形煤以及接近脆-韧性变形煤的脆性变形煤和韧性变形煤均以过渡型扩散为主。在试井渗透率比较中,一定变形程度的脆性变形煤>韧性变形煤,脆性变形煤中以过渡孔为主,其余为微孔,测不出亚微孔和极微孔,脆性变形还增加了各孔隙之间的相互连通性。韧性变形煤中过渡孔比表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微孔和亚微孔增高,扩散主要发生在微孔和过渡孔中,所以韧性变形煤的试井渗透率低于脆性变形煤的试井渗透率。  相似文献   
135.
136.
一种改进均值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在滤除高浓度椒盐噪声和保留图像边缘细节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均值的自适应中值滤波(IMAMF)算法。该算法采用扩充图像边界的方式,使得原图像的边界点能在自适应的滤波窗口下参与噪声检测和滤波处理,并在检测噪声和信号时,增加了噪声阈值判定,将存在噪声的像素点用修正后的均值滤波器值输出,信号点则用原始灰度值输出。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采用了5种不同的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从主观角度和客观指标上进行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滤除浓度为10%~90%范围内的椒盐噪声,且图像细节和边缘信息得到了更好的保留,滤波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37.
ABSTRACT

The Moon is a potential new platform for Earth observation. The advantages of its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scope, long temporal duration, and multi-layer detecting of the Earth will undoubtedly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observations from a Moon-based optical sensor, the geolocation error caused by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rror effects of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on geolocation for an optical sensor. To estimate the error, we present a geometric image model and utilise some parameters to measure the image offset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age offsets are not obvious influenced by the distance and observation angle at mid-high latitude of the Moon and ha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errors of the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Fur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errors of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are revealed. Finally, 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for Moon-based Earth observation are discus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conclusion drawn in this paper could support the study of a Moon-based Earth observation optical sensor.  相似文献   
138.
四川东北部的万源中侏罗统湖泊(砂)砾岩中发育了典型的丘洼构造,揭示了湖泊粗粒摘沉积要中也能发育风暴沉积。丘洼构造具有明显的特点:1)规模普遍较大,宽度多在数米,最大宽度可达 7.85 m;高度多在数十厘米,最大可达 2.53 m;2)发育在砂砾岩中,甚至可以完全发育在砾岩中。砾石的排列方式具有“八”字形和反“八”字形,与风暴浪的汇聚与发散有关;3)无论是丘状或洼状构造都具有很好的正粒序性。砾石的分选磨圆极好,多发育了双倾向叠瓦构造。砾石主要为石英岩,来自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揭示了大巴山南缘在中侏罗世时已经经历了大幅隆起和大幅剥蚀,进而揭示了大巴山南缘在中侏罗世已经发生了造山作用。通过喷流模拟实验建立了最小悬浮速度公式,并计算了风暴浪的相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介绍了用高性能集成电路研制的高稳定性的微功耗遥测地震发讯设备,提供了该设备的设计要求,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整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40.
冯皖平  窦炜明  李国庆 《气象》1994,20(3):25-27
安徽省气象超短波通信网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全省网络化。该文介绍了超短波通信网的组建,现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