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9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测绘学   518篇
大气科学   782篇
地球物理   1033篇
地质学   2103篇
海洋学   51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353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北京市春夏季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分析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北京市2000年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样品5个,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约2500个。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期间,矿物尘是最主要的颗粒物种类,非沙尘期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检出矿物尘和含硫颗粒物。夏季随着颗粒物污染的加重,含硫颗粒物的数目百分数增加。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特征。重点讨论了Ca-S颗粒、K-S颗粒和Ca-K-S颗粒三类典型含硫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数目可观的Ca-K-S颗粒以及其他硫酸盐颗粒的生成与相对湿度和云量等气象条件相关,这些颗粒物可能是云中过程的产物。减少SO2排放,减少含硫颗粒物,对于控制北京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在砂层加固、止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张瑞琼 《江苏地质》2004,28(2):103-106
就其他工艺在砂层的加固、止水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证实此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A new 140‐km‐long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provides a high‐resolution crustal‐scale image of the southern Dabieshan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belt and the Yangtze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The seismic image of the stacked section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Dabieshan metamorphic terrane and Yangtze foreland belt are separated by a large north‐dipping fault. In the foreland the upper crust is dominated by a series of folds and thrusts formed during the collisional stage in the mid‐Triassic; it was reworked by crustal extensio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lat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d‐bed basin. The southern Dabieshan profile shows stacked crustal slabs develop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 Moho reflectors at 10–11 s (~30–33 km) are seismically prominent and segmented by a number of south‐verging thrusts that were probably developed by foreland‐directed thrusting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during exhuma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uggests that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Triassic–Jurassic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are preserved despite the severe crustal extension superimposed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and Cenozoic.  相似文献   
105.
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继由传统PC计算环境向有线Web分布式计算环境扩展后,向移动计算环境的新发展。文中在分析移动计算环境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若干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了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三角网渐进式简化的等高线多尺度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渐进式简化的等高线多尺度综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不仅可以较好地保留地形特征,而且可以完全避免等高线相交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首先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区实施雨水集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雨水集蓄利用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Tropical Precipitation Estimated by GPCP and TRMM PR Observation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this study, tropical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estimated by the latest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 version 2 dataset and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Precipitation Radar (TRMM PR) are compared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ropical rainfall climatologically. Reasons for the rainfall differences derived from both datasets a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GPCP and TRMM PR datasets present simi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over the Tropics but with some differences in amplitude and location. Generally, the average difference over the ocean of about 0.5 mm d^-1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bout 0.1 mm d^-1 over lan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GPCP tends to underestimate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land region with sparse rain gauges in contrast to regions with a higher density of rain gauge stations.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PDF)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GPCP rain rate at its maximum PDF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RMM PR rain rate as the latter is less than 8 mm d^-1. When the TRMM PR rain rate is greater than 8 mm d^-1, the GPCP rain rate at its maximum PDF is less by at least 1 mm d^-1 compared to TRMM PR estimates. Results also show an absolute bias of less than 1 mm d^-1 between the two datasets when the rain rate is less than 10 mm d^-1. A large relative bias of the two datasets occurs at weak and heavy rain rates.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 (TRMMPR)的探测结果 ,对 1 997 1 998年El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了非ElNin~o的 1 999年和 2 0 0 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 ,取得如下结果 :( 1 ) 1 997 1 998ElNin~o后期与非ElNin~o期间相比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热带东、中太平洋层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的比例明显增大、平均降水率也增大 ,并且层云强降水的比例增多 ,而层云弱降水比例减少。 ( 2 )在非ElNin~o期间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系统较为浅薄 ,冻结层高度比西太平洋低约 0 5km ;而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这种差异明显减小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都变得深厚 ;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降水率随高度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 ( 3)对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 ,对应于降水结构的变化 ,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高空辐合辐散分布也发生了改变 ,导致Walker环流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减弱。  相似文献   
110.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