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551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1078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业务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国庆 《气象》1994,20(12):27-34
在最近的15年中,国家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业务高速度发展,预报模式从北半球模式发展为全球谱模式,并配套建立了资料同化系统和用于降水预报的有限区预报模式,暴雨和台风预报模式正在研制中。目前数值预报时效已延至7天,T6393丙上时的预报水平已优于的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技术在不断改进,最高(低)气温下两天MOS预报精度已接近预报员制作的综合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02.
衡阳盆地红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葛同明 Vinde.  H 《地质学报》1994,68(4):379-388
本文用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衡阳盆地白垩纪-第三忆地层,建立了该地层的磁极性序列。以地磁极性年代表为时间标尺,并辅之岩石的^39Ar-^40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研究了各地层单元的生成年代,为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衡阳盆地东北组时代属早白垩世;神皇山时代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载家坪组时代为晚白垩世;东塘组和霞流市组时代属古新世。  相似文献   
103.
研究表明,苏鲁地体是扬子与华北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东段)。其主要变质岩系——胶南群,是扬子陆块北缘俯冲陆壳的基底。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均将胶南群划为早、中元古代地体。组成胶南群的主要岩石是长英质片麻岩,在其中间包含有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超镁铁岩和榴辉岩。大量的Sm-Nd 及 40Ar/39Ar 同位素定年已证明了,胶南群在三叠纪时,经历了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原岩的时代缺乏可靠的年龄测定,被认为是早、中元古代岩石。然而最近我们对青岛附近仰口的退变质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etaceous-Tertiary magnetic polarity sequence of the the Hengyang Basin on the basis of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y. The age of each stratigraphic unit has been determined with the 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combined with <sup>39</sup>Ar/<sup>40</sup>Ar dating, thu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the geological ages of different formations. The authors assign the age of the Dongjing Formation of the Hengyang Basin to Early Cretaceous, the Shenhuangshan Formation to Early-Late Cretaceous, the Daijiaping Formation to Late Cretaceous, and the Dongtang and Xialiushi formations to Palaeocene.  相似文献   
105.
利用云、贵、川三省主要山系哀牢山、大娄山、大巴山的25个山地剖面气候站点,自1987-21-1990.2-28,19个气象要素的逐日观测资料,首次建立了西南三省山地剖面气象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系统具有资料管理、气候统计分析、资料比较等功能,适于科研、气候资料业务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热力Rossby数R_(OT)=0.1,Taylor数T_a=2.2 ×10~7),在旋转斜压流中,大尺度地形强迫造成低频振荡以及大气环流中的“阻塞”流型。这是由于地形强迫造成的准静止波与行进波的相互作用及共振引起的。地形把波数单一的流动变成多波数的流动。地形强迫使波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根据连续网精度数字化分析的结数,建立了适用于大规模连续网优化的快速选择最优附加观测量的方法。借此,成功地将解析模拟法应用到较大规模连续网的优化设计和改进中。  相似文献   
108.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格达地区在晚古生代不是与哈尔里克相联的岛弧,而是坳拉谷.它发育较完整的滨浅海→陆棚→陆坡→坡角→盆地平原相的沉积相序.建造类型和充填序列与国内外坳拉谷很相似,而与岛弧建造相差甚远.早期具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期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组分,晚期出现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东与兴蒙大洋相联,西端伸入准噶尔小板块内部.从中泥盆世开始由巴里坤一带逐渐向乌鲁木齐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109.
Vanadium-bearing stone coal is a new vanadium resource;recovery ofV_2O_5 from the coal has been investigat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a satisfactoryextraction of V_2O_5 depends on both the oxidation of V and its reaction with so-dium salt.V in the coal ash of Yushan mainly exists in two oxidation states:98%V(Ⅲ)and2%V(Ⅳ).The distribution of valency of V shows that organicmatter determines V valency at low temperatures,at about470℃,V(Ⅲ)iscompletely oxidized to V(Ⅳ);above500℃,the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oxidation of V .At higher temperatures no more V is oxidizedto V(Ⅴ);an equilibrium is established after92%of V is oxidized to V(Ⅴ).The roles of NaCl in the recovery of V_2O_5 from the coal ash were discussed.The best conditions for roasting are temperature750-800℃for1 h.underthe oxidation-chlorination atmosphere.When the ore:NaCl=100:10 by weight,η_roast reaches85.5%.According to the results,a flowsheet for V_2O_5 extrac-tion from coal ash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110.
煤层顶板的稳定性不仅是影响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进行矿井设计与选择合理支护方法的基础。众所周知,由于顶板条件造成的冒顶事故是生产矿井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据国内外有关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因冒顶造成的井下伤亡事故常占各类事故之首。为了分析和预测煤层顶板的稳定性,重塑顶板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诸因素中,顶板岩石的性质常起着主导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