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35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的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数字记录,采用波形对比法,分析发生在同一地区的爆破与地震波形特征.结果发现,爆破与地震在震相、P波初动符号分布、振幅比As/Ap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据此得出爆破识别的有效判据,并对一次疑爆事件进行有效检验,为今后爆破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福建仙游ML4.1地震序列的ML≥1.5地震波速比,其计算的相关系数较高,测得的波速比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分析ML4.1主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波速比经历低异常值—回升—相对稳定—下降—主震发生的过程,余震期里出现多次高异常值.  相似文献   
133.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emission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he total conversion of marshlands (TMC), marshlands conversion to paddy fields (MCPFs) and marshlands conversion to uplands (MCUL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warming mitigation (CGWM) of paddy fields versus uplands converted from marshlands in the Sanjiang Plain (excluding the Muling‐Xingkai Plain on south of Wanda Mounta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MCPFs and MCULs was 504.23 × 103 ha between 1982 and 2005. The CGWM per unit area was 45.53 t CO2eq/ha for MCPFs and that was 23.95 t CO2eq/ha for MCULs, with an obvious 47.40% reduction. The MCPFs and MCULs ecosystems acted as the carbon sink all of the year. As far as CGWM per unit area is concerned, MCPFs mitigat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was greater than MCULs. And it was effectiv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lands transformed into paddy fields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regard to marshlands protection and croplands (including paddy fields and uplands)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134.
李保杰  刘其军 《地理空间信息》2011,9(2):114-115,152
针对几内亚铝土矿勘探中测区面积大、工期时间紧、可利用的已知资料匮乏、作业环境恶劣等实际情况,总结了在对其进行地质工程测量时,其坐标系的选择、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图的测绘及地质勘探时的工程测量等问题的方法、经验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5.
廊固凹陷的三维精细地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廊固凹陷的三维精细地质结构.通过重建三维地质结构,可以更为直观的显示其真实地质结构形态.对廊固凹陷三维地质结构的分析表明,认为廊固凹陷新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上、中、下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为孔店组—沙四段,为裂陷初始期沉积;中构造层为沙三段—东营组,为强烈裂陷期沉积;上构造层为明化镇组—馆陶组,为坳陷期沉积.每个构造层的构造变形不相同.廊固凹陷构造比较复杂,根据规模及活动强烈程度可将其分为3级:Ⅰ级为控凹断层—大兴断层;Ⅱ级为控带断层,主要有桐柏镇断层、河西务断层以及旧州断层;Ⅲ级为控藏断层包括琥珀营、王居、杨税务、刘其营、半截河等断层.根据一级、二级断层,可以将廊固凹陷分为5个构造带与一个洼槽.  相似文献   
136.
南方(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煤田在绳索取心钻进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该区的地层特点,提出了合理的钻进方法及钻具配套方案;根据施工区的条件及孔深要求,进行了设备配套的研究;从研究区内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入手,摸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事故处理方案和工艺配套措施。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的配套方案,据此方案在云贵川湘等地施工,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  相似文献   
137.
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北缘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夕卡岩矿床,产于海西期呼斯特中酸性侵入体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其成岩成矿时代此前尚无确切的年代学资料。文中通过对矿区呼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LA ICP MS U Pb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68.0±3.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65.6±3.2) Ma,表明其侵入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代表了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俯冲于伊犁板块之下诱发的岩浆作用产物。夕卡岩矿石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5±1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88.3±1.5) Ma,指示矿化作用可能发生于早二叠世早期碰撞后的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的时间跨度大,约为80 Ma,可能的原因包括:(1)呼斯特岩体是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和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均与该杂岩体于早二叠世的一次岩浆侵入和接触交代作用有关;(2)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即在早期(晚泥盆世)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基础上,后期(早二叠世)又叠加了一次钼的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如何建立一整套生态资产遥感监测、野外抽样调查以及监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技术规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野外抽样调查与检验方案;③通过建立生态资产遥感测量和野外抽样测量与检验的集成系统,实现系统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9.
(1 概况.江西省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地块(24°29′~30°04′N,113°34′~118°29′E).其南部地处华南沿海地震带,主要受河源一邵武断裂带与南岭纬向构造带控制;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地震带,主要受郯城一庐江断裂带和扬州一铜陵断裂带控制,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及现代构造运动活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40.
云南开远南洞地下河水质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贵  周翠琼  康晓波 《中国岩溶》2008,27(4):366-370
在云南开远南洞地下河出口,连续19年采取旱、雨季水样进行水质变化监测,结果表明: ( 1)整体上地下水水质旱季好于雨季,历年旱季水质类型以良好为主,雨季则以较差为主; ( 2)水质变化阶段性明显: 1987— 1993年,离子浓度普遍较低,旱、雨季波动不大,水质多属Ⅰ 、Ⅱ 类,有机污染以NH+4 、NO-3 等为主; 1994—2000年,旱、雨季离子浓度均普遍升高且变化加剧, N H+4 、As、Cd、Cr、Mn出现历年最大值,金属离子污染日趋加剧,水质以Ⅱ 、Ⅲ 类为主; 2001— 2005年,旱、雨季离子浓度有升有降,以升为主, Pb、Zn、Cl- 、SO2-4 出现历年最大值,水质以Ⅱ 、Ⅲ 类为主。南洞地下河水质19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染日趋严重。分析认为该地下河水质逐步变差与上游补给区盆地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采用自动监测等方法加强地下河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以及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等水质保护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