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初夏孟加拉湾对流云团北上低纬高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2000—2001年初夏(5—6月)孟加拉湾对流云团活动特征及其北上的环流背景以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孟湾对流云团活动对低纬高原的初夏降水有明显影响;孟湾北部及其东部海域和沿岸是对流云团北上频数最多的地区;下风方伴随风速大值区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孟湾云团北上;孟湾云团北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和位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52.
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内部构造、热活动状态、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以及断层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编写了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二维横向非均匀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深地震测深资料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反映地震波衰减的t*。利用t*通过二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得到Q值结构。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和软件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是自然资源约束的变化威胁着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制度基础及经济条件,本文提出了资源规制的概念。资源规制是政府规制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其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区域发展,是政府对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经营和保护等行为的约束。资源规制包括了两层涵义:一是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二是以自然资源为工具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我国资源规制的基本框架主要由法律规制、规划规制、标准规制和具体的指标规制四个层次构成,而其他的社会参与、监督、监测、评价和奖惩对于资源规制框架的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资源类型来看,我国的资源规制主要集中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规制上,而对于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规制力度则较弱。总体来说,我国的资源法律规制、规划规制和标准规制的基本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具体的指标规制则较为分散和破碎,建立完善的资源规制体系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54.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I (COII) gene of Penaeina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 sis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 is 688 bp in length and codes for 229 amino acids. It shows 83.2%, 87.0% and 83.8% sequence similarity to Marsupenaeus japonicus, Penaeus monodon and Farfantepenaeus notialis, respectively. The A T content of the whole gene and that at the third position of codons are 64.7% and 78.2%, respectivel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 chinensis and three other species representing genera Farfanatepenaeus, Marsupenaeus and Penaeus was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four taxa ranged from 0.144 0 to 0.200 5, exceeding those estimated with COI and partial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among Marsupenaeus, Litopenaeus and Melicertus, and being therefore larger than the value among subgenera.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COII gene has a faster evolutionary rate than that of the COI gene and partial 16S rRNA gene and could be us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at genus or species level.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Farfantepenaeus, Fenneropenaeus, Marsupenaeus and Penaeus are at a higher phylogenetic level than subgenus, which supports the opinion of the elevation of phylogenetic status of the four subgenera to genus level.  相似文献   
355.
利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历史灾情,以房屋为承灾体,基于优势分析法确定致灾因子的影响权重,构建暴雨综合致灾指数模型。以影响环境脆弱性的要素为指标,运用K-mean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分成5个区域,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房屋损失与综合致灾指数的关系,反推出各个类型区不同灾情等级对应的综合致灾指数阈值,并通过2015~2019年的124个灾情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北省暴雨造成的房屋灾情事件发生次数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北部山区普遍在10次以上。致灾因子中过程总雨量的影响权重最大,为68%,最大日降水量、持续日数、过程最大小时雨强所占权重分别为22%、6%和4%。模拟灾情的最佳等级分割点为损坏房屋1180、335、235间,此时模拟灾情等级与实际灾情等级一致的比例最高(67.4%)。阈值检验中,2015~2019年灾情案例的准确率为69.8%,轻度灾情等级的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356.
马场金矿床是宁夏西华山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文章从矿区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马场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归纳总结,并对金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马场金矿床金矿(化)体主要沿NW向断裂和裂隙分布,构造控矿明显,矿体主要由碎裂云母钠长石英片岩、石英脉及煌斑岩脉构成;赋矿围岩为海原群西华山组下岩段(Pt12x1),该岩段岩性主要为一套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夹云母石英片岩;矿石类型以氧化矿石为主,多呈褐黄色及土黄色,块状、网脉状及蜂窝状构造,碎裂结构明显;围岩蚀变较弱,以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为主,各类蚀变或彼此叠加、或相互伴生,分带性不明显;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原群变质岩,但岩浆活动对金矿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矿床类型属与煌斑岩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57.
通常认为,华南陆块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沿江南造山带碰撞拼合而成,之后经历了陆内造山、洋壳俯冲等多期岩浆—构造活动。但因华南陆块所处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就目前华南陆块各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江南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及区域动力学意义等诸多地质问题争议颇多。本文依托地质调查项目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项目完成的8d和12g两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经过精细的数据处理,使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数据联合反演得到华南陆块东北部岩石圈尺度的二维电性剖面,并用ModEM三维反演代码对全阻抗张量数据反演获得了三维电性模型。对研究区内扬子地块东部、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进行电性结构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存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碰撞镶嵌的构造表现,扬子地块已越过江南造山带,在江山—绍兴断裂位置与华夏地块挤压,形成江绍断裂等逆冲型深大断裂,从电性结构推测其现今仍然为活动断裂,但东北段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被上侵的地幔物质破坏,江绍、赣东北等断裂的深部结构已被剧烈改造,推测这种深部成矿热物质上涌是形成赣东北以金银矿种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深部动力原因;研究区东部华夏地块电性特征为高阻的上地壳以及被岩浆底侵而破坏的中下地壳,发育其中的屯溪—鹰潭—安远和上虞—大浦—政和断裂切割深度超过了50 km,为深大断裂构造。结合前人地表侵入岩填图结果,认为由于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华南陆块东部上地壳被严重破坏,从电性特征推断可能发生过大面积的板片重融,华夏地块东北部地壳相较于西南部厚度明显更小、后期改造严重,受到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热扰动更剧烈。  相似文献   
358.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在合理利用压裂诱导应力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的同时,避免井间干扰所导致的裂缝砂堵和压裂窜扰,是压裂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针对超临界CO2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和井间干扰问题,采用流固耦合的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单井及多井裂缝诱导应力演化特征,充分考虑裂缝内超临界CO2流动和滤失,从非常规油气储层岩性特征、地应力场分布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对压裂扰动应力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单井分段多簇压裂缝扩展机制及应力扰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井井间压裂缝干扰规律。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差、高弹性模量的储层中压裂干扰界限较大,低水平应力差、低弹性模量地层需适度增大簇间距,减小簇间干扰;老井压裂后,其邻井压裂缝非对称系数随井间距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井间距等于压裂干扰界限时,非对称系数λ达到最大,且井周改造范围最大,但裂缝两翼的非对称性可能导致储层动用不充分。本研究为水平井细分切割压裂和立体式井网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9.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侵位年龄为452±4 Ma, 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68.60%~71.42%)、Al2O3(14.95%~15.75%)和Na2O(5.06%~5.79%)含量,较低的K2O(2.23%~3.10%)、MgO(0.91%~1.73%)含量和较高的Mg# 值(55~59),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 岩石具有高Ba(1 025×10-6~1 250×10-6)、Sr(324×10-6~577×10-6)和低Y(6.99×10-6~7.69×10-6)、Yb(0.65×10-6~0.71×10-6)含量,较高的Sr/Y(45~79)和(La/Yb)N(17~31)值,且无明显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为+0.5~+15.5。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 可能是在30~40 km深度的岛弧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结合区内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弧岩浆岩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受北祁连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影响,石洼里高镁埃达克岩形成于老虎山弧后盆地洋壳在晚奥陶世的南向俯冲过程中。  相似文献   
360.
基于GF-1号卫星WFV数据的太湖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监测太湖水质的可行性,基于新发射的GF-1卫星16 m分辨率的多光谱宽覆盖(wide field of view,WFV)相机和HJ-1A CCD数据,对太湖的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遥感监测,以评价GF-1 WFV相机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GF-1 WFV与HJ-1A CCD数据对水质参数的反演结果具有一致性,可有效反映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富营养化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其中,太湖西北部分布有少量水华蓝藻,在大面积蓝藻爆发区域附近,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水体,平均浓度为62.46 mg·m-3;悬浮物浓度以竺山湾及西部沿岸湖区较大,沿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平均浓度为26.07 mg·L-1;透明度整体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与悬浮物浓度的分布趋势相反,平均值为22.1 cm;富营养化指数整体从西北向东南递减,与叶绿素浓度的分布趋势相同,平均值为69.62。遥感监测指标的结果均符合常规监测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