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45篇
测绘学   327篇
大气科学   418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570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陈臻  关俊朋  王丽娟 《江苏地质》2023,47(2):216-224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大、分布范围广、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深层干热岩地热能最具开发潜力。增强型地热系统是开发深层干热岩地热能的有效手段,在碳酸盐岩热储区已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增强型地热系统在碳酸盐岩型地热开发中的进展和经验,分析了国内发展现状,认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深部地热能开采方案,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92.
蒙古—贝加尔裂谷的演化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至今,对其地热学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匮乏。本文根据前人对蒙古—贝加尔及邻区的独特地貌、构造和玄武岩火山岩浆作用的研究,并结合现今地表大地热流特征共同探讨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根据最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表明:蒙古地区的高热流区(120 mW/m~2)主要集中在蒙古Hangay穹窿北部Hovsgol裂谷及其周围裂谷内;贝加尔裂谷整体热流都较高,且贝加尔东北部热流达160 mW/m~2以上(比前人报道的更高),其中部热流也高(120 mW/m~2)。综合地热、地质与地球物理成果,本文认为晚新生代的地幔柱对蒙古—贝加尔地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基于CASA模型的北京植被NPP时空格局及其因子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为研究区,整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多源辅助数据,基于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分析了2010年北京植被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北京NPP总量为5.5 Tg C,其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北部和西部山区总量较高,平原区NPP总量较低;2北京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NPP最大,占全年的62%,冬季最小,仅占3%,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全年NPP总量的18%和17%;3北京植被NPP受水分和热量条件限制,不同区域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北部和西部山区自然植被受气温影响较大,平原区农作物生长更容易受降水影响,而在山区向平原过渡区域的植被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1993年—2012年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识别和追踪了北太平洋海域(100°E—77°W,0°N—70°N)20年的中尺度涡。统计分析了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生命周期、振幅、移动速度等属性特征、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季节、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趋势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平均寿命为6.9周,平均振幅为8.44 cm,平均速度为6.4 cm/s;随着纬度的增加,反气旋涡的生命周期和振幅差异较大,气旋涡差异较小,涡旋的移动速度随纬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在空间分布上,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加利福尼亚海岸和阿拉斯加湾是涡旋的高发区,其中黑潮延伸区分布最为密集;涡旋大多数向西运动,只有少数涡旋向东传播,移动过程中反气涡旋表现为向赤道方向偏移,气旋涡向极地方向偏移,且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季节、年际尺度上,春季和夏季是涡旋高发的两个季节,秋季和冬季生成的涡旋相对最少,在加利福尼亚沿岸涡旋的季节差异较明显;涡旋数量的年际变化与ENSO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993年—2002年厄尔尼诺年生成的涡旋较多,而拉尼娜年生成的涡旋较少,2003年—2012年则是厄尔尼诺年生成的涡旋较少,而拉尼娜年生成的涡旋较多。  相似文献   
995.
面向资料同化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质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娟 《气象》2015,41(12):1494-1502
为了实现我国风廓线雷达资料能尽快应用到业务数值预报同化系统,以改善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文章对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质量特点进行分析,为质量控制和同化应用提供依据。通过该类资料与数值预报背景场的对比并结合探空和降水等资料,分析了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数值预报应用的质量特点并明确了质量控制需要关注的问题。分析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的数据来源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MDSS),分析资料时间时段为2012年5月1—31日。结果显示:针对资料同化应用,小时平均采样风优于实时采样风;现有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包含大量超过有效探测高度的数据,这些数据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偏差异常偏大;在各自设定有效探测高度范围内的资料,PA型号雷达水平风产品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偏差最小,PB型号次之,LC型号最大;在设定有效探测高度范围内的资料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基本无偏,偏差在一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量达到89%以上,二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达到97%以上,三倍标准差数据达到98%以上;降水是影响资料质量的重要原因,应用时需针对降水进行细致分析与质控。  相似文献   
996.
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对资料长度的依赖及可信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518个站1960—2011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160个站1983—2012年月尺度气温客观预测数据,基于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研究中国区域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长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的长度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在西北、东北及华中地区尤为明显。平均而言,45年的资料序列长度才能够得到稳定合理的可预报性期限。为了验证气温可预报期限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将月尺度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与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非常一致。其中,由观测资料得到的1月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明显低于7月,1月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也明显低于7月,且1月 (7月) 预报评分的空间分布型与1月 (7月) 气温可预报性期限的空间分布型较为一致。因此,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台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97.
公路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RWIS)的设计以满足高速公路沿线天气预报和实况预警需求为出发点,在技术选取方面既保持与常规气象观测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又考虑了公路交通气象野外监测对数据时效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与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方法相比,该系统设计主要具有适应野外无人探测环境、观测要素按需选取、模块化设计灵活可配、传感器布局有特殊要求以及数据流、状态流和控制流兼容并行等特点。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各类传感器,通信传输采用数据对象字典方式组织气象观测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以数据流方式实时上传,观测信息和设备信息通过采集软件和中心站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数据上传至中国气象局,并形成业务化系统平台,观测产品已通过CMACast系统分发至全国各地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真实的海洋波浪是随机的,而前人对海床的动态响应分析大都是选用线性波或者Stokes波理论,对海床的模拟大都采用Biot拟静力模型,忽略了流体速度及土体位移加速度的影响。联合使用Longuet-Higgins随机波模型(采用Jonswap谱)以及动力u-p形式的海床响应计算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软件的PDE模块输入方程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随机波作用下整体海床动态响应结果。将随机波结果与一阶Stokes波和椭圆余弦波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渗透系数和饱和度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渗透系数和饱和度对于随机波作用下海床动态响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The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of predicted positions and thicknesses of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s with respect to uncertainties of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orosity, molecular diffusivity,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spers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both head-control and flux-control inland boundary systems. It shows that uncertainties and sensitivities of predicted results vary in different boundary systems. With the same designed matrix of uncertain factors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variance of predicted positions and thickness in the flux-control system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in the head-control system. In a head-control system,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for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f the mixing zone are inland freshwater head and transverse dispersivity. However,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f the mixing zone is more sensitive to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a flux-control system. In a head-control system,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for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of the mixing zone include transverse dispersivity, molecular diffusivity, porosity, and longitudinal dispersivity, but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a flux-control system. These fin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 during seawater intrusion processes, and g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astal aquifers.  相似文献   
1000.
等距方位投影所提供的主要投影参数是大地距离和大地方位角,可以直接服务于多种目的。等距反方位投影是以定点为极,动点至定点的大地距离和大地方位角保持真值。推导出了这两种投影的坐标计算公式,以及远程大地距离与大地方位角的计算与应用,并以实际算例进行了演示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