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王菁  牛从从  王辉  郇丽 《海洋科学》2016,40(1):64-67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我国黄海海域绿潮暴发的主要成因种,其孢子囊的形成和孢子的释放是浒苔大量、快速增殖的基础。本文以浒苔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还原剂(DTT)和氧化剂(H_2O_2)对直径为1 mm的圆形藻片从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T对浒苔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H2O2处理的浒苔藻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浒苔细胞处于还原状态时不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探究浒苔孢子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2.
为解决现场调查数据覆盖不足的问题,利用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 TM和ETM+)对桑沟湾海域的海冰厚度进行了反演。与Zubov模型计算结果相比,本反演结果与之接近(相关系数0.89)。由遥感影像提取结果看出,桑沟湾海冰厚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明显。在轻冰年份,桑沟湾基本无冰。在偏重冰年和重冰年份,桑沟湾出现大量浮冰,并且海冰在水动力和风应力的作用下,呈现由近岸到离岸冰厚不断减小的趋势。重冰年份桑沟湾南侧由于受潮汐和风力推动作用下发生挤压变形,近岸出现平均冰厚较大的海冰(20 cm),桑沟湾中部也出现平均厚度约5~10 cm的海冰。  相似文献   
483.
以涠西南凹陷W油田为例,为加深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开展了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的流动单元研究,总结了剩余油分布模式。基于油田稀井网资料,通过井震结合、动静结合,并参考类似储层地质知识库特点,开展了复合砂体构型解剖;利用筛选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流动带指数(FZI)把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并在复合砂体内部刻画了流动单元的分布,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内部结构复杂,复合砂体构型、流动单元、断层等地质因素对油田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并深入分析了调整井水淹层的水淹特征,总结出了受流动单元主控的“差异驱替控油模式”、受流动单元与隔夹层共控的“复合遮挡控油模式”和受流动单元与断层共控的“断储联合控油模式”3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成果为油田挖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84.
一种基于特征分类辨识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分类辨识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用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和扩展分形(Extended Fractal,EF)方法对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后用面积和峰值能量比算子辨识目标和背景杂波,去除一部分虚警,用小波域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每个检测窗口内的图像提取特征向量,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提取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辨识目标和背景杂波,完成目标检测。使用ADTS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征分类辨识后,在检测率不变的情况下,虚警数目显著降低。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5.
袁万明  李红阳  邓军  郇伟静 《岩石学报》2010,26(6):1785-1792
玛曲格尔珂金矿田位于青藏高原北东部,主要包括大水、格尔托和贡北三个金矿床,成矿作用受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控制。本项研究识别出区内存在的旋涡状构造,它与金矿田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二者的规模与分布范围吻合,直径达4500m左右。中心部大理岩化白云岩和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构成旋涡状构造的砥柱。旋涡状构造包括6个放射状弧形旋回层,其中南部4个旋回层的的旋扭面(弧形断裂)凸向W-NW,属于张性结构面;北部2个旋回层的旋扭面凸向NE,为压性断裂,从而可认为旋涡状构造是由2个性质不同的旋扭构造所构成。在ETM遥感影像图和地形图上,旋涡状构造清晰可见,地势较高,桔黄色旋回层正地形与深蓝色负地形带相间,砥柱区高峰4000m,相对高差500m。旋回层内的石英闪长岩脉产状与旋扭面一致。贡北、大水和格尔珂金矿床分别位于旋涡状构造编号为1,4和6的NW向旋回层、NE向旋回层和SE向旋回层,这3个旋回层宽度较大,平面上构成了旋涡构造的主体。旋涡状构造的张性结构面成为容矿构造,所以,具张性旋扭特征的南部旋回层,其旋扭面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具压性特点的北部旋回层,容矿构造与旋扭面相交。依据旋涡状构造的控矿特性,预测区内其它旋回层的扩容区或张性结构面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86.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487.
矿体赋存于地盘关燕山早期花岗岩与上石炭统空树河组接触带中。磁铁矿为主,伴生黑钨矿、锡石等。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是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488.
以山东省荣成市镆铘岛为例,利用SPOT 5卫星数据,探讨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海岛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分类.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海岛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分类的平均精度达到86.46%,Kappa系数为0.8414);与其他分类方法比较,决策树分类法的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高,在海岛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89.
干涉定标技术是机载InSAR获取高精度DEM的关键技术,根据GPS高精度定位数据支持下的机载SAR定标模型,通过一定数量的地面定标点校正干涉SAR系统参数,InSAR与高精度GPS/INS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InSAR测图的精度。文中对GPS支持下的干涉定标技术进行仿真试验,基于机载SAR正侧视模型的成像几何关系,建立关于干涉参数和地面定标点的定标模型,采用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干涉定标方法,对地面定标点的测量高程值上加入不同的随机误差,分析该测量误差对干涉定标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度的GPS定位数据提高了机载InSAR测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490.
PCA、ICA和Gabor小波决策融合的SAR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宦若虹  张平  潘赟 《遥感学报》2012,16(2):262-27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独立分量分析(ICA)和Gabor小波决策融合的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首先用PCA、ICA和Gabor小波变换分别对SAR目标图像提取特征向量,再用3个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3种方法提取得到的特征向量分类,通过基于等级的决策融合方法对3个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输出进行决策融合,得到最终类别决策结果。采用MSTAR数据库中3个目标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CA、ICA和Gabor小波决策融合后得到的识别率高于单独用其中任何一个特征得到的识别率。因此,该方法可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是一种有效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