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5篇
  免费   2910篇
  国内免费   4452篇
测绘学   2477篇
大气科学   1965篇
地球物理   1967篇
地质学   7405篇
海洋学   2967篇
天文学   186篇
综合类   1093篇
自然地理   1857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923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745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1065篇
  2012年   1161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1137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117篇
  2007年   991篇
  2006年   1099篇
  2005年   809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确定时所涉及的波浪爬高,越浪量等的计量,同时分析了1997年后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确定的方法,由已建海塘的塘顶高程分析可见,在背水坡和塘顶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允许最大越波流量来控制海塘塘顶高程,可适当降低塘身高度。  相似文献   
82.
氮磷营养盐与有机汞联合作用对微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高营养盐(氮、磷、硅分别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阚值≥40、50、9倍)条件下,氮浓度及氮磷摩尔比值[n(N)/n(P)]变化、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对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营养盐区海链藻的生长遵循营养盐限制的唯一因子论;氮浓度和氮磷比提高促进生长,当n(N)/n(P)=64则呈抑制效应;生长初期,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产生毒性抑制作用,生长中后期,适量甲基汞(浓度≤1.0μg/L)、乙基汞(浓度≤0.5μg/L)却呈兴奋效应,促进生长;汞形态不同,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氮和有机汞是海链藻生长的刺激因子。适度有机汞污染与氮富营养化对微氏海链藻的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3.
生物胺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性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质量的5-HT,OA和DA,第15天解剖。结果表明,5-HT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具有显的促进作用,O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大颚器内存在5-HT免疫阳性细胞,免疫阳性细胞多数为卵圆形,少数具有很长的胞突,该结果首次为5-HT参与大颚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84.
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铜、锌2种常见重金属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SDS、DBS对脊尾白虾仔虾的96h LC50分别为0.34、0.82、14.3和14.4 mg.L-1。将脊尾白虾仔虾对这4种毒物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85.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相似文献   
86.
北方地区秋季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每年的8月以后直到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的育苗场设施资源,笔者于1999年8月在河北黄骅进行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在水温23-28℃、盐度28-32下,8月27日放苗,11月24日收成,养殖时间87d,单位水体产量平均为0.818kg/m^3,平均存活率为50.1%,旬生长率平均为0.75cm,成虾体长平均8cm,饵料系数为2.51,投入与产出比为2.5,平均单位水体创利63.83元/m^3,其结果说明本养殖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利用率和效益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PD、GPY、YES、SYE、GPM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海藻真菌菌株PT2,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T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生长速率有所不同,液体培养基发酵液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较大差别,其中SYE发酵液抽提物活性最强,对KB、Raji和Hela 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7.6μg/cm^3、2.4μg/cm^3和3.3μg/cm^3.采用HPLC法对不同抽提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株的生长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陈瑞琛  黄义雄 《台湾海峡》2002,21(2):252-257
本文分析了厦门海沧海岸地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恢复理论讨论了矿山采石高难度地生态恢复技术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89.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相似文献   
90.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