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geophysical retrieval algorithm for sea surface wind vecto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olumnar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columnar cloud liquid water from WindSat, using the measu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and a matchup database. To retrieve the wind vector, a chaotic particle swarm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a set of possible wind vector solutions which minim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ward model and the WindSat observations. An adjusted circular median filtering function was adopted to remove wind direction ambiguity. The validation of the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olumnar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columnar liquid cloud water indicates that this algorithm is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and can be used to retrieve thes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moored buoy data, the RMS errors for wind spee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ere 0.92 m s~(-1) and 0.88℃, respectively. The RMS errors for columnar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columnar liquid cloud water were 0.62 mm and 0.01 mm,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F17 SSMIS results. In addition, monthly averag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paramete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MSR-E results. Wind direction retrieval was studied under various wind speed conditions and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o the Quik SCAT measurements, and the RMS error was 13.3?. This paper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ocean wind vector retrieval using a polarimetric microwave radiometer.  相似文献   
122.
阿尔泰造山带喀纳斯群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变质岩的原岩主要为泥质沉积岩,个别为砂质沉积岩,源区物质主要为中—酸性大陆岛弧火山岩,并夹杂少量其他碎屑物。尽管16个样品间岩性有差异,但其化学蚀变指数(CIA)几乎全部小于75,成分变异指数(ICV)接近或大于1,指示源区物质绝大多数经历了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作用,且成熟度较差,为活动大陆边缘首次沉积的产物。该套变质岩中的La、Ce、∑REE、δEu、LREE/HREE的值显示其原岩主体形成于大陆岛弧背景。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喀纳斯群变质岩很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相关环境,推测喀纳斯群发生沉积作用与变质作用的时间在(550±18)Ma至430 Ma之间;并根据相关对应时间,推测喀纳斯群变质期次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23.
TOGA-COAREIOP海表通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华栋  李骥  丁一汇 《气象学报》1996,54(6):693-708
使用TOGA-COAREIOP1992年11月5日至1993年2月19日向阳红5号海上船舶(2°S,156°E)观测资料,通过3种不同的总体方法估算了这个点的海表面通量。首先得出一个中性拖曳系数和风速之间的准线性关系,然后用迭代法处理依赖于稳定度的拖曳系数和输送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在暖池区与西风相对应的通量远大于东信风相对应的通量,海表通量的量值也依赖于稳定度,特别是在弱风条件下。估算的海表净热量平衡表明从海洋向大气大量的热输送主要是由潜热通量和有效长波辐射产生的。其中潜热通量的数值最大、感热通量数值最小。最后和同期日本R/VHakuho考察船(0°,156°E)用涡动相关法得到的直接测量通量比较,作了精确度分析,表明用总体方法估算的通量是可靠的。并用向阳红5号船的资料估算的有效长波辐射和直接测量值作了比较,也和热带西太平洋TOGA调查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洋沉积物中的Fe、Mn、Cu、Co、Ni、Pb、Zn、Ca、Mg、K、Na、Cr和Rb13个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对测试工作条件、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2%,经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为待定值大洋沉积物标样GSMS_2和GSMS_3提供了定值数据,结果与初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5.
林琳  黄思训  杜华栋 《气象科学》2006,26(6):655-661
在地球大气能量收支平衡过程中,云具有特别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因子,云的辐射特性和它的高度影响到辐射的收支可以导致地球的变暖或变冷。云顶气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云参数。目前有很多方法被用来估计云参数,而CO2薄片算法则是使用被动遥感资料反演云顶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这项技术应用于HIRS资料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而EOS系列地球环境卫星的升空,使EOS上搭载的MODIS探测器成为第一个拥有CO2薄片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探测器。本文描述CO2薄片算法的理论模型和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并讨论误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6.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 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7.
介绍广州中心气象台局域网升级改造的思路,以及怎样用csico4006交换机实现以VLAN为基础的千兆局域网的具体方法,并对cisco交换以太网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8.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中利用 2 0 0 0与 2 0 0 2年二次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 ,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 ,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分量是净短波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 ,在季风爆发前后不同阶段 ,二个分量的变化有不同表现形式 ,但不论二者如何变化 ,季风爆发与活跃期 ,海面热收入减小或为净支出 ;季风爆发前及中断期间 ,海面热收入逐渐增加 ;由于大的热惯性 ,海温变化落后于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海温的这种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潜热通量调节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变化 ,形成短期振荡过程 ,这种振荡过程与季风的活跃、中断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9.
张富国  张华林 《地理学报》1992,47(2):174-180
本文通过对1963—1987年北京城、郊区测点的降水和相对湿度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北京城区夏、秋季存在“干岛”现象,而冬、春季却存在明显的“湿岛”现象。城区四季都存在雨岛,雨岛现象夏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0.
2°×2° mean monthly COADS grid data in 1974 and 1987 of E1 Nino and La Nina years are used to compute the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the net longwave radiation,the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and heat budget on the tropicalPacific surface(30°S—30°N).The difference of the heat budget between El Nino and La Nina mainly occurred on theequatorial ocean surface,especially the water area west of Ecuador and Peru.During El Nino,the sensible and latentheat exchange increased,the net longwave radiation and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decreased and the net gain(loss) of heatreduced(increased) on the ocean surface.During La Nina,the circumstances were opposite.Finally an ideal model ofair-sea heat exchange mechanism for the El Nino-La Nina cycle is summarized. Key words:El Nino,La Nina,air-sea heat exchange,COADS gri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