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基于GPS实测控制点的SPOT 5 1A数据几何校正方法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精度的星基差分GPS实测控制点对SPOT 5 1A数据几何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对校正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正射模型法的校正精度远高于多项式法的校正精度;多项式法在X方向上的误差远大于Y方向上的误差;正射模型法的误差在2个 方向上差别不大。卫星扫描角度引起的像元畸变是多项式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2.
凤县秦艽生长气候条件与规范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艽属喜光药用植物,凤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840.5h,年日照百分率为42%。5—8月是全县日照最多的月,此时也正是秦艽生长的关键时期,全生育期平均日照时数985.8h,光照充足,可充分有效利用,符合秦艽的生长需求。在干旱季节,易出现灼伤现象,特别是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枯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3.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方法的应用为古地理图快速更新和友好呈现提供了方便。目前,全球有多个团队发布了数字化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如EarthByte、PaleoMap、UNIL、Deep Time Maps等团队。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深时数字地球(Deep- time Digital Earth, 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的数据- 知识- 模型驱动的古地理重建思想,提出基于数字化方法驱动的升级更新全球古地理图的新流程,并通过不断尝试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从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开发了多项古地理重建应用技术。以东特提斯域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的古地理重建为例,首先在GPlates软件平台上重建了板块构造框架,再利用岩相古地理图自动生成地形地貌图并结合人工校正,最后在GPlates软件通过图层叠加实现了中二叠世—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域的动态数字综合古地理重建。本用例与广泛使用的Scotese (2021)的古地理图对比,在成图效率、数据丰富性和可追溯性、模型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并为该时期板块运动、冰期消亡、大洋缺氧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启示。  相似文献   
944.
Hough变换方法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直线道路的鲁棒性较好的方法。本文采用基于连通域的图像分割技术优化Hough算法,在Matlab环境中进行复杂场景下道路提取实验,实验证明:改进算法能有效进行复杂场景下道路边缘的提取,降低参数数量,提高运算速率,改善道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945.
时态GIS理论及其数据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时态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GIS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传统的GIS记录的只是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某一时刻的影像,这类GIS亦称为静态GIS。如果在GIS中引入时间这个与空间同等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在三维GIS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或者时间变量,就形成了时态GIS。目前对于时空关系模型的研究就是当前时态GIS研究的重点之一。时态GIS数据模型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展传统的关系模型,二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当前时态GIS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结合实际,对未来完善时态GIS模型及系统建设提出一些需求方面的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分形特征的高标准农田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高标准农田面积数量已具一定规模,由于人工解译的工作效率较低,如何实现对全国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建后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精准遥感监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监测面积大,精度要求高,迫切需要研究一套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在全国推广。以广东省东莞地区作为研究区,选择2017年2月15日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基于分形图像分割并结合BP神经网络对区域高标准农田进行分类,并加以人工解译和实地验证。 结果显示,该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 80112 2%,Kappa 系数为0761 1。表明分形图像分割结合BP神经网络的遥感分类方法总体精度较高,能较好地满足高标准农田建后利用情况遥感监测的需求。此方法可以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实时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7.
安永龙  黄勇  孙朝  邓凯文  李迪  黄丹 《地质通报》2018,37(6):1142-1149
为了监测北京市平原区2015年和2016年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Hg、Pb、Zn化学形态的变化趋势,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年内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变化微弱,有效态含量以Cd元素最高,达到45.67%,故潜在生态危害性最大;其次为Zn元素,达12.16%,其中碳酸盐结合态占比虽大,但由于研究区土壤呈偏碱性,Zn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弱,潜在危害性较小;As、Hg、Pb均以难迁移态存在,故潜在危害性也较小。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活性系数及迁移系数分别为:CdZnPbAsHg和CdAsZnPb=Hg,其中Cd元素2年的生物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最高,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迁移能力,其余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较低,潜在危害性较弱。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较复杂,以重金属元素全量为主,p H、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次之。  相似文献   
948.
刘家男  刘艳芳  王祥  张扬  安睿 《测绘科学》2021,46(10):202-211
为了判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有效解决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适宜性、既有建设限制性、社会经济效益3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并综合考虑武汉市生态保护、文物保护限制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高、中、低潜力区及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主城区总面积11%、53%、1%及35%,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沙湖、南湖周边,对于禁止开发区和低潜力区应严格禁止开发或采取保守策略.本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成果可为后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49.
应用高频红外碳硫仪研究了东北黑土地中碳的赋存形态(全碳、有机碳),实验优化了样品称样量、纯铁纯钨助熔剂加入量等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当样品称样量在0.05 g、纯铁助熔剂加入量为0.5 g、纯钨助熔剂加入量为1.0 g时,黑土地中碳形态分析测试效果最佳.用该方法对有证土壤标准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对误差在-5.00%~+2.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29%.应用该方法与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方法(DZ/T0279.27-2016)对黑土实际样品进行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此方法适合东北黑土地中碳的赋存形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50.
黑河流域中游盆地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研究其水化学演化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保障饮水安全和下游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4—2018年在黑河流域开展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研究了黑河干流和丰乐河两个典型剖面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区大气降水补给,黑河干流区地下水氘氧同位素比丰乐河流域更为富集,反映了氘氧同位素的高程效应。在丰乐河流域排泄区发现了非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水,说明现在的盐湖盆地早期就是地下水滞留区。山前戈壁带含水层经长期淋滤作用,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较低,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为主。溢出带以北下游地区TDS逐步增高,地下水类型以硫酸型、硫酸-氯型为主,具有两种地下水化学背景和演化模式:一种是石膏溶解-碳酸盐沉淀析出-氯化物溶解-缓慢的硅酸盐非完全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反应模式;另一种在此基础上增加硫酸钠溶解演化模式。流域补给区和径流区地下水TDS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溶滤作用。丰乐河排泄区地下水TDS升高的主要原因仍是溶滤作用,溶滤盐分的来源是表层的盐分,以石盐为主。黑河干流排泄区由于含水层较薄,水位埋深较浅,蒸发对地下水咸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