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7篇
  免费   1682篇
  国内免费   2374篇
测绘学   1009篇
大气科学   1612篇
地球物理   1474篇
地质学   3856篇
海洋学   1437篇
天文学   198篇
综合类   741篇
自然地理   121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87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31.
RegCM4中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靖  谢正辉 《气象学报》2012,70(6):1312-1326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别选取其陆面参数化方案CLM3.5与BATS1e,针对东亚地区进行约44 a(1957-2001年)的模拟试验(分别取名为R-CLM与R-BATS),以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R-CLM地表气温比R-BATS平均高3.6℃,均方根误差比R-BATS约减少44%,其中,以中国华南、西北等地区的偏高改进最为明显;降水平均减少0.17 mm/d,均方根误差约减少6.9%,其中,在中国华南、东北等东部地区误差减少最多;表层10 cm土壤湿度平均增加0.008 m3/m3,并在中国东北等中高纬度地区偏大最为明显.分析表明,R-CLM模拟的土壤湿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比R-BATS偏高是由于其蒸散与地表径流较少使得陆地水储量相对较高所致,因而该地区的产流机制仍需改进以改善其土壤湿度模拟;R-CLM的地表气温模拟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其陆表吸收辐射量模拟较高潜热通量模拟较弱所致;另外,R-CLM中较弱的蒸散与较高的地表气温引起了大气环流场的改变,导致R-CLM在模拟区尤其是中国东部地区模拟的垂向及水平水汽输送较弱,大气可降水量较少,因而在中国华南、东北等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到达地表的辐射量,进而影响其地表气温模拟.  相似文献   
932.
基于美国AMF寿县观测的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计划移动观测ARMAMF(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 mobile facility)2008年首次在我国寿县开展综合观测,为研究云特性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平台。本文在此次云雷达等观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寿县秋末冬初云高、云厚、云量及其辐射特性,结果发现,寿县有76.3%的观测日有云出现,54.0%的观测时间有云覆盖,中云(以下简称M云)和高云(以下简称H云)出现频率占全部云系的76.7%,天气系统对寿县云系形成有较大影响;云底高度大于3km的降水性云(以下简称P云)出现频率占全部P云的67.7%,是云底高度小于3kmP云的5.3倍,发生在下午的降水占全部P云的47.8%,气溶胶可能对P云的这种分布有较大影响;云和气溶胶减少地面短波辐射的日均值达一99.1W/m。,其中气溶胶减少约占25.1%。不同高度和厚度云对地面辐射通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异,P云产生最大的冷却效应(一201.9W/m。),厚度小于2km的H云对地面辐射通量的减少量最少(一32.9w/m。)。另外,用地面单点云辐射观测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资料估计结果对比发现,两种资料有较大差异,差异可达-1.9~-36.9W/m。  相似文献   
933.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934.
气溶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近50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资料发现,秋季降水与其他季节相比有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约54.3 mm),尤其自1980年代以来呈直线下降趋势(每10年降水减少5.6%)。从降水形成三个基本条件(水汽输送条件、稳定度条件、云微物理条件)出发,探究秋季降水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对流抑制能(convective inhibition,CIN)以28.67(J/kg)/(10年)的速率增加,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以12.81(J/kg)/(10年)的速率减小以及云微物理性质的变化(云滴有效粒子尺度减小)是导致秋季降水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与近20多年来气溶胶的大量增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由空气污染造成的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可以作为导致中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减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秋季天气系统较稳定,主要受到大尺度系统影响,动力作用影响大于热力作用,所以减少了复杂中小天气系统和热力作用对降水的影响,故而更加突显出气溶胶对秋季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5.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有关物理量变化状况,对2010年3月19—2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做了客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蒙古气旋后部西北强冷空气侵入为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以及内蒙古西中部周边沙尘的输送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冷锋过境使该地区温度梯度增大,空气对流上升加剧,为上游输送而来的尘土、沙石卷入空中浮悬提供了抬升条件。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并伴有扬沙和沙尘暴出现。  相似文献   
936.
为了便于开展冬季水泥混凝土施工气象服务,选用临河和海流图(乌拉特中旗)测站近10a的气象资料分别作为河套和后山地区的气象数据.选取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定时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定时风速,经过筛选、统计、计算,得出河套地区水泥施工适宜时段为4月上旬末至10月中旬,后n1地区水泥施工适宜时段为4月中旬末至10月上旬.这一研究结果町以提升冬季建筑施工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7.
利用50a(1961-2010年)的日最低气温计算阈值,超过此阈值为极端低温事件。将内蒙古东、中、西部的极端最低气温事件进行四季划分统计.讨论分析这些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与大气环流、海洋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基本上没有发生,90年代末以后又陆续发生,但强度、范围明显减小。极端低温事件与北半球极涡、北极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海气相互作用、副热带高压、两风带环流存在着大体一致的年代际震荡趋势,同时与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有关,而且相关关系显著。通过相关检验,建立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概念模型.以此应J}=fj于实际的业务当中.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引发的各方面损失。  相似文献   
938.
根据云浮市1965~2010年46年的低温霜冻资料,用统计和直观的折线图等方法,总结出云浮市低温霜冻的气候特征:云浮市低温霜冻经常出现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隆冬季节,低温和霜冻的逐年分布不均匀,出现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结合日常的低温霜冻预报经验,认为有两种典型的环流形势常造成云浮低温霜冻天气,西路或中路南下路径的中等偏强冷空气对云浮影响较大,T639、日本数值预报对预报低温霜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合单站要素特征,归纳总结出一些低温霜冻预报指标和技巧,这对云浮市的低温霜冻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9.
风电场风速降尺度预报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9 km和3 km分辨率的模式输出产品,分别应用小尺度模式CALMET模式和双线性插值(BLI)方法将预报风速进行降尺度处理,并对比预报风速和风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WRF模式9 km分辨率的模式输出经过CALMET模式降尺度以后得到的风速预报效果比3 km分辨率的模式输出略好。同时,由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本身较高,使用BLI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风速预报。将风速分为0 m·s-1≤风速<5 m·s-1,5 m·s-1≤风速<10 m·s-1和风速≥10 m·s-1共3个等级,检验3个风速等级的预报偏差百分比得出,CALMET模式和BLI方法对10 m·s-1以上的大风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如何对大风预报进行订正对风速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0.
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作物旱度指标I"t、"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t、"作物干旱强度指标Di"建立了广元市农业干旱评价指标和模式。当作物相对旱度指标Ir20≧0.6持续15天时发布农业干旱预警,为防旱治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