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61.
Climate change and critical thresholds in China’s food secur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thresholds’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is an essential task for inform policy decisions on establishing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 targets. We use the A2 (medium-high GHG emission pathway) and B2 (medium-low)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produced by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PRECIS, the crop model – CERES, and socio-economic scenarios described by IPCC SRES, to simulate the average yield changes per hectare of three main grain crops (rice, wheat, and maize) at 50 km × 50 km scale. The threshold of food production to temperature increase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changes and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n food security was discussed corresponding to each IPCC SRES scenar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in the analysis, the yield per hectare for the three crops would fall consistently as temperature rises beyond 2.5 ^C; when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was included in the simulation, there were no adverse impacts on China’s food production under the projected range of temperature rise (0.9–3.9 ^C). A critical threshold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was not found for food production. When the socio-economic scenario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analysis, China’s internal food production would meet a critical threshold of basic demand (300 kg/capita) while it would not under A2 (no CO2 fertilization); whereas basic food demand would be satisfied under both A2 and B2, and would even meet a higher food demand threshold required to sustain economic growth (400 kg/capita) under B2, when CO2 fertilization wa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62.
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地地学信息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樊艾 《铀矿地质》1998,14(2):107-111
本文以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地甘肃北山玉门镇地学信息库的建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应用前景,为不同层次的管理、科研人员提供了全新思路;介绍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图件和资料管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拉尔玛金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甘、川两省交界处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太阳顶群,矿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矿床中断裂构造较发育,矿石矿物种类较齐全。矿石中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细菌和低等藻类生物体衍生的生物标志物和遗传特征,证明了太阳顶群中的有机质起源于菌藻类生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生物组构有生物有机胶体组构和矿交代生物组构,说明生物成矿作用经历了直接成矿和间接成矿,即两轮聚矿作用,菌藻生物的第一轮聚金主要形成矿源层,生物的两轮聚金结果,形成此矿床。  相似文献   
64.
我们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中的多波段光谱仪,在H_α、H_β和CaⅡ H、K三个波段同时拍到了1982年12月2日日面S15W11处的一个SB级耀斑的光谱。本文给出其中七个时刻的谱线轮廓及有关参数的序列。在非局部热动平衡条件下计算了耀斑随时间变化的半经验模型,结果显示了色球耀斑的演化过程。利用模型得到了一些色球物质蒸发参数,结果同根据SMM的X射线观测所作的估计相一致。  相似文献   
65.
We made the first CO(I—0) mapping to SNR G21.8-0.6 and SNR G32.8-0.1, both associated with OH 1720 MHz maser.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orrespondence and velocity and posi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radio remnant and the CO clouds,we tentatively identify the clouds that are respe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two SNRs.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概率赋范空间中D-有界集被零向量邻域吸收的性质。同时对各种有界性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7.
梁佳  谢超  林琳  黄菊  王婷  俞群娣 《海洋与湖沼》2015,46(5):1175-1179
为提高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率,以秘鲁鱿鱼肝脏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和凝胶蛋白分离技术等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鱿鱼肝脏蛋白酶解液经过超滤处理后(分子质量为20k Da),用Sephadex G-100初步分离,得到五个组分,对分离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血压活性能力最强的是组分二,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8mg/m L。对组分二进行活性条件分析,结构表明其ACE抑制活性在温度0—100°C、p H 1—12之间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用DEAE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LH-20对组分二继续分离纯化,得到组分六和组分七,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1.52 mg/m L和2.16 mg/m L。本研究可为利用鱿鱼加工下脚料开发降血压活性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是:在海道测量作业海域,基于验潮站组网确定深度基准可以达到理想的精度,且获得含义统一的深度基准面。  相似文献   
69.
山区地下水流动受到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限于资料有限,其流动模式与控制机理尚不清晰.特别是地处甘肃北山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河西走廊以及祁连山北麓区域地下水的流动模式,直接决定了处置库在万年时间尺度上的安全性.基于区域遥感构造解译、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地球物理勘探以及水文地质钻探,获取了典...  相似文献   
70.
近百年来东平湖沉积通量变化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10Pb、137Cs法建立的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粒度与烧失量变化特征以及黄河变迁与流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分析探讨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沉积通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百年来东平湖沉积环境不稳定,沉积通量变化较大:1889~1938年,沉积通量较高且基本稳定,1938~1965年,沉积通量逐年下降,1965~2000年,沉积通量整体较低且基本稳定,2000年以来,沉积通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的高沉积通量与东平湖作为黄河自然滞蓄洪区有关,后期由于人类活动(湖区治理、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等)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沉积通量的下降并趋于稳定,近期沉积通量的上升是湖区经济活动增强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