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4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测绘学   316篇
大气科学   340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1276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2.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9%~72.13%;霓辉正长岩与石英霓辉正长岩的里特曼指数相近,分别为7.83~10.97、8.51~9.05,明显不同于碱性花岗岩(2.49~3.71)。这3种碱性岩石都表现出富集轻稀土,以及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其中异常高的Sr、Ba和∑REE含量暗示可能还有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利用原位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试方法,获得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0.1Ma和11.9土0.4Ma,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石英霓辉正长岩锆石εHf(t)值为-9.78~3.24,碱性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为-13.54~5.78,均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提出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在~25Ma期间主体拆沉作用发生后,造成软流圈物质向北逃逸,并受到北面塔里木克拉通岩石圈山根阻挡而上涌,进而发生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该杂岩体是青藏高原大规模拆沉后浆活动的远程效应,且标志着研究区在~11Ma期间已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在详细描述甜水海-麻扎地块上石炭统恰提尔群B组地层剖面基础上,结合野外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成果,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其岩性组合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碎屑岩类,为一套湖陆过渡的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其物源区为再循环造山带、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994.
扎赉特旗地区发育的辉长岩-闪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Sr)及u,亏损高场强元素(Th、Ta、Nb和Ti),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为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微弱地壳混染。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方法.测得其中变辉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7.3Ma±1.1Ma(30个数据点)、328.1Ma±1.3Ma(29个数据点)、325.2Ma±0.9Ma(32个数据点),为首次在扎赉特旗地区中基性岩体中获得较早的高精度岩体侵位年龄,指示扎赉特旗-带在早石炭世末期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二连浩特-贺根山碰撞拼合带东延至扎赉特旗-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5.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在该区新发现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V-CDT值范围为0.6‰~4.1‰,组成较为稳定;显示钨钼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范围为38.115~38.353,207Pb/204Pb值范围为15.528~15.591,206Pb/204Pb值范围为18.375~18.528;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其参数综合分析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的混合,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热液方解石δ13CPDB=-8.63‰~-6.41‰,δ18OSMOW=-1.49‰~8.72‰,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成矿流体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996.
997.
湖南新宁金家锑矿床是湘中地区较具有经济价值的锑矿床。文章通过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法测温和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了金家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研究表明:①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w(ΣREE)=151.21×10-6~212.41×10-6,平均180.52×10-6;LREE/HREE=15.21~18.54,轻稀土富集,具中等负铕异常;矿石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铅同位素组成206 Pb/204 Pb=18.032~18.391,207 Pb/204 Pb=15.403~15.495,208Pb/204Pb=38.025~38.215,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②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K+,Na+,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24-,Cl-,F-为主;气相成分以H2O,CO2,CH4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100~240℃,主要为140~200℃,盐度2.60%~3.80%,表明金家锑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热液。  相似文献   
998.
在对流层内,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x)是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区域内,由于NOx生命史较长,且控制着对流层臭氧(O3)和氢氧根(OH)的含量,影响着全球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针对LNOx量的估算这一大气化学及雷电物理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介绍了NOx的主要来源、LNOx的产生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估算LNOx量的主要方法和估算结果.综述结果表明,目前估算LNOx量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模式计算和卫星数据反演,主要通过观测或假设得到单位能量产生的NOx量,或单位通道长度产生的NOx量,同时通过观测或假设得到一次放电通道产生的总能量或一次放电的总通道长度,进而外推或数值模拟某一局地区域或全球的LNOx.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雷暴、甚至不同的闪电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导致不同的研究者估算LNOx时采用的参数值不同,进而使得LNOX估算量的结果差异较大,不确定性增大.近30年LNOx较为精确的产量计算结果平均值为5.2(2.8 ~9.1) Tg/a.最后提出,今后需继续对比分析利用先进的观测手段得到NOx和闪电的野外观测和卫星观测数据,进一步认识LNOx的产生机制,得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强度的雷暴和不同的闪电个体估算NOx的参数取值,进一步减小估算LNOx时所用到的各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气化学数值模式模拟局地或全球LNOx的产生和演变及其对其他空气成分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认识LNOx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徐旭峰 《岩石学报》2013,29(5):1540-1558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其确实的变质属性及年龄并不清晰,限制了人们对该地区客观的结构单元划分的准确理解.本次通过区域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详实地分析了该地块的结构构成.研究显示,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由2个超高压单元和1高压单元构成,并呈岩石-构造岩片形式相互叠置,其变质P-T条件分别为:(1)单元-Ⅰ:-T=723±22℃和-P=3.90±0.43GPa(金刚石稳定域);(2)单元-Ⅱ:-T=630 ±45℃和P=3.10 ±0.23GPa(柯石英稳定域);(3)单元-Ⅲ:-T=545±24℃和-P=2.48±0.11GPa(石英稳定域).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三个单元具有穿时性,形成于不同的时间段,自单元-Ⅰ、单元-Ⅱ至单元-Ⅲ,年龄分别为226.4±2.6Ma→230.1±3.5Ma→235.2±4.2Ma年龄(徐旭峰等,2013).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总体的峰期变质P-T条件逐渐降低,年龄则逐渐变老.但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马龙-石马一线的单元-Ⅰ以构造窗形式产出,致使P-T条件呈现跳跃性的变化.石永红等:大别地块东南缘变质P-T条件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出露一套典型的高压泥质麻粒岩,其峰期特征矿物组合为Grt+ Ky+ Kfs+Qz+Ilm.根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和Thermocalc3.33程序计算,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850℃和P>11kbar.结合岩相学研究和P-T视剖面图计算,可识别出该岩石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构成了一个早期降温降压,后期近等压降温的顺时针型的退变质P-T演化轨迹.该岩石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内部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残留的原岩碎屑锆石,边部则表现为面状生长的变质锆石的特征.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上限值约为579Ma,变质年龄为486±5Ma.该麻粒岩与南阿尔金淡水泉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相似变质演化轨迹和一致的峰期变质年龄,亦与南阿尔金其它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年龄一致,表明它们都是南阿尔金陆壳深俯冲作用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它们共同构成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时代的UHP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共存的现象,可以很好地利用“俯冲隧道模型”来解释,即可能是由于陆壳在深俯冲过程中不同深度不同热状态下发生拆离作用后折返引起的.另外,该麻粒岩的原岩形成时代(约为579Ma),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因此不应再作为岩石地层单元划归为“长城系”,而应归属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