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106个月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月重力场模型(120阶次),消除了月重力场的月、季度及年度变化,得到了稳态的地球重力场模型(Grace_sta)。在2~120阶次之间,Grace_sta与已有高阶重力场EGM2008及EGM96三个模型的阶方差是一致的。在2~100阶次之间,Grace_sta模型误差阶方差要小于EGM2008与EGM96误差阶方差。在全球范围内,Grace_sta重力场的大地水准面与EGM2008相应阶次的大地水准面标准差约为3cm,与EGM96模型大地水准面差异则高达52cm。结果表明,Grace_sta足可以取代EGM2008重力场模型2~100阶次的低阶部分,新得到的稳态重力场模型可为海面地形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场。  相似文献   
162.
基于GPU并行加速的叠前逆时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复杂地下介质的成像精度和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可高效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的GPU加速叠前逆时偏移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程声波方程进行波场延拓,突破倾角限制,借助于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实现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利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并行加速技术对波场延拓和成像进行计算,相比于传统算法,其计算效率有较大提高,可以解决叠前逆时偏移算法计算量过大问题;在获取波场信息过程中,也采用随机边界条件,实施以计算换存储策略,解决逆时偏移计算中的海量存储问题.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和高精度地对地下复杂地质体成像.  相似文献   
163.
中国湖泊营养物水平和富营养化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分异特征,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研究,是实现湖泊分区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为案例区,通过遥感反演得到研究区域湖泊水体的叶绿素a(Chl-a)、总氮(TP)和总磷(TN)含量,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3 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域 DEM数据划分小流域,将各指标因子投影到小流域;在小流域尺度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分别对 Chl-a/P 与Chl-a/N 的作用,计算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对小流域尺度上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共同进行聚类,形成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研究发现:①通过遥感反演模型可以将少数呈点状分布的监测数据推演到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限的野外监测数据量难以支撑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不足;②通过构建各指标因子分别与湖泊水体中Chl-a/P、Chl-a/N 的定量关系,实现了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中湖泊水体微观指标与湖泊流域宏观指标的有机结合;③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④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将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分为4 个区:北云南高原湖区、滇南河谷山原湖区、桂西-滇东-黔南岩溶湖区、贵州高原东北部湖区。本文提出的基于双约束空间聚类的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地区乃至国家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4.
固体潮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ERS协议上的方法和DE405星历文件,基于三峡地区CORS站和重力台站位置,计算了从2011年到2015年6月固体潮每2 h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并计算了2012年12月14日大潮期间固体潮影响分布。研究发现,三峡地区固体潮有很强的周期性,存在半月和半年的长周期、一天和半天的短周期。三峡地区农历每月月中和月底前后有2次大潮,月中和月底的大潮潮差相差约1/4;每年冬季(月球赤纬28°36',约11、12、1月)和夏季(约5、6、7月,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大潮潮差大,春季和秋季大潮潮差小。大地高最大潮高0.346 m,最低潮高-0.190 m(参考历元2000.0);固体潮对重力与对垂直形变影响异相,最大值110 μGal,最小值-200 μGal。区域固体潮呈明显的条带分布,固体潮对垂直形变与重力变化影响的增减方向相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CORS站、重力台站的固体潮影响分析,为局部固体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具有壳源型黑云母的特征;北部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MgO介于9.13%~11.57%之间,具壳幔混源型的特征;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为主,MgO为7.62%~15.38%,均为壳幔混源型,其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M值为0.44~0.76。暗色矿物成分显示玲珑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壳源,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的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组分参与。三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主要集中于550~700℃,而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600~750℃,从玲珑期到郭家岭期再到伟德山期,即从早到晚,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全铝压力计估算结果显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具有降低的趋势。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过程中的氧逸度分别为-15.0~-9.0和-15.3~-8.8,明显比玲珑期的(-17.5~-13.2)高。结合胶西北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花岗岩结晶过程中较高的氧逸度和幔源物质的参与可能是有利于金矿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6.
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无人机及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测绘、监测以及早期预警系统(EWS)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源。本文基于上述技术,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GDMEWS)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多源空间数据库组成、开发模式、业务逻辑、系统开发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文以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众多、典型多样的德钦县为案例区,探讨GDMEWS的体系机构及关键技术。首先,对系统的功能要求,监测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讨论;其次,研究了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重建全过程的逻辑关系,开发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管理支持工具;再次,阐述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方法和地质灾害机理模型的建立。最后,对GDMEWS的研发实现进行了阐述,并说明其在德钦县地灾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7.
该文论述了小屯石膏矿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等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小屯石膏矿是山东省首次在奥陶纪东黄山段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和经过详查的小型石膏矿床。该矿床的发现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拓宽了寻找石膏矿的领域,对以后寻找同类型的石膏矿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8.
中国中西部发展中城市的增长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善咨 《地理研究》2010,29(3):521-534
为了分析增长极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对我国中西部地域相连、经济水平接近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陕西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942个市县2000~2007年非农业GDP和就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模型估计表明,中西部地区各市县非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自身的投入,同时,中心城市也存在明显的扩散和回流效应。地级市的非农业GDP增长对县级市有扩散效应,意味着城市间经济有一体化趋势,但是地级市的就业增长对县级市有抑制作用;地级城市对相对更不发达的县镇的GDP和就业增长同时具有带动作用;相邻的县级市相互间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邻近县镇却有抑制倾向。  相似文献   
169.
从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性、灾害背景及区域协同联动应急模式出发,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及区域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了基于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县级)专项能力和专项经验及基础环境背景4个一类指标集的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新疆地区4类人员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样本支持条件下各指标的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新疆地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地震应急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产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相适应的,安居富民工程对提升区域地震应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聚集区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寒旱、高海拔地区等特殊地理因素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0.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洪雅城东电站坝基砂卵石层中施工帷幕堵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帷幕堵漏的成孔工艺、灌浆工艺及工程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