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5篇
  免费   1819篇
  国内免费   2609篇
测绘学   1065篇
大气科学   1988篇
地球物理   2105篇
地质学   4659篇
海洋学   1714篇
天文学   431篇
综合类   927篇
自然地理   130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563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祁连山近期七一冰川融水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8月1日-9月30日的实测水文数据,对"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产汇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该冰川日消融特征.通过对冰川融水量的估算以及径流模数的计算,并与过去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近些年来"七一"冰川消融强度和消融量都在增大,而且2006年消融量为近几年观测的最大值.虽然不同年份消融量不一样,但"七一"冰川总的趋势是一直处于萎缩状态,随着全球变暖,"七一"冰川的萎缩可能将继续下去.通过对设立在沿冰川下游方向两个不同的水文断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七一"冰川融水径流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有部分水入渗为河谷潜流,观测期内两个相距不到2 km的水文断面间渗漏损耗占近1/3左右.  相似文献   
52.
新疆北部库尔提蛇绿岩中角闪片岩的原岩恢复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尔提角闪片岩产于库尔提蛇绿岩南部岩片中,与斜长花岗岩呈互层产出。这套角闪片岩的不相容微量元素组分显示了大洋中脊和岛弧玄武岩的双重特征,主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以及平坦到亏损的轻稀土(LREE)配分模式。原岩恢复的结果表明,该角闪片岩的原岩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类。库尔提角闪片岩亏损的LREE、高ε_(Nd)(t),以及关键元素比值(Th/Nb,La/Yb和Th/Yb)呈正相关都表明,其源区可能以MORB地幔为主,同时还伴有少量弧组分。因此,我们认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同时推断该区弧后盆地存在一个二阶段的熔融演化模式:第一阶段,大约在晚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发生北向俯冲,在会聚板块边界,弧火山岩被从含水的地幔楔中提取出来,留下一个亏损地幔;第二阶段,随着古亚洲洋板块持续消减,在中-晚泥盆世形成了库尔提弧后盆地,下部的亏损地幔发生了小比例的部分熔融形成了这套角闪片岩的原岩。  相似文献   
53.
中祁连东段什川杂岩基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6Ma及414.3Ma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前者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后者代表构造热事件年龄。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W(SiO_2)=68.66%~80.77%,w(K_2O)/w(Na_2O)>1和A/CNK介于0.95~1.21间,总体为钾质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多介于109.05×10~(-6)~322.66×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介于7.92~31.6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26~0.58)。岩石矿物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什川岩基为中上地壳泥砂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温度较低,为加厚地壳拆沉熔融成因。这为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4.
以改良库布齐沙漠为目的,结合坡缕石粘土特有的成胶性、吸附性和保水性能,用巴拉贡矿区的低品位坡缕石粘土进行了粘土成胶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聚合物PAAS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与水的体积比为0.05mL/100 mL),球磨成胶和胶磨成胶的效果较好,两者的最佳土水比值相近,约20~21 g/100 mL,略高于棒磨成胶的18 g/100 mL,远高于均质成胶的6 g/100 mL.本研究为改良沙漠化土壤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坡缕石矿物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拓宽了低品位坡缕石粘土的市场.  相似文献   
55.
沈文杰  林杨挺  孙永革  徐琳  张华 《岩石学报》2008,24(10):2407-2414
首次报道了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中黑碳的含量及其碳同住素的变化特征。黑碳含量在26层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含量高达0.51%。黑碳与总有机碳比值从25层底部开始持续升高,在26层达到最高,稳定在0.40以上。黑碳的碳同位素在24层和25层之间有一个陡然的降低,降低幅度达2‰,在25和26层中则存在一个幅度达3‰的缓慢降低,总降低幅度达5‰。黑碳是动植物和化石燃料燃烧的天然记录,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黑碳特征反映了二叠纪末期陆地生态系统发生了突然的衰退,发生了强烈的天然大火。根据事件层大火燃烧的长期性或频繁的特征,以及黑碳同位素大幅度陡然降低和缓慢降低,认为燃烧源除了陆地植被外,还有其他富含轻碳的化石燃料,即大火的燃烧源除了植被外,还可能有煤和甲烷水合物等。浙江煤山剖面的黑碳记录,反映了二叠-三叠纪之交地球陆地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助于理解和揭示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56.
在1.0GPa、常温至1100℃条件下测量了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纵波速度(Vp),并统计了不同温度实验产物中各种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结果显示,1.0GPa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p首先随温度升高(室温至700℃)缓慢降低约6%,然后(700—850℃)快速降低约6%,再(850~950℃)转而急剧升高15%~25%,最后(T〉950℃)又快速下降。实验产物分析表明在高温高压下α-石英-β石英相变和岩石部分熔融是岩石Vp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取样产物的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各温度条件下岩石的Vp得出与实验测量相同的波速-温度变化趋势,即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接着快速降低后又急剧升高,最后又快速减小。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通过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物相变化观测结果进行岩石波速的计算,是检验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结果和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在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的信息特点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消除其中的统计涨落等噪声干扰及提取天然伽玛放射性强度在不同沉积岩地层中分界标志特征和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以提高应用天然伽玛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及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贵州修文小山坝铝土矿中镓等伴生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霖  潘自平  程增涛 《矿物学报》2008,28(2):105-111
通过ICP-MS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小山坝铝土矿中伴生元素的研究,发现该矿床TiO2、Ga、Ge、Sc、Nb、Li和REE等有用伴生元素在铝土矿矿体中均有较高富集,其含量大多接近或超过了工业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矿区富铁铝土矿石中Ga和Sc等含量异常高.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伴生元素在铝土矿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赤泥中更为富集,因此,贵州铝土矿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巨大,这些元素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超过主导产品氧化铝的价值.开展铝土矿中镓等伴生有用元素的分布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对于镓等稀散元素在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中超常富集机制、矿产资源综合价值的重新认识评估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十分重要,不仅可为铝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可以解决大量赤泥堆放和利用问题,同时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9.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菏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枝角类的鸟啄尖头蚤,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岛啄尖头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  相似文献   
60.
青岛胶州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质基础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市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