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822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542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45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对GPS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其控制网的布网方案、施测方法、平差计算及精度分析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时对高程拟合解算作了必要说明以及对管线的动态施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2.
根据事物存在的时空特性 ,给出了现实存在物、过去存在物和将来存在物的数学定义 ,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和变换条件 ;指出地图存在着现势性缺陷 ,提出缩减现势性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3.
点状、线状和面状地图符号数学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集合论和拓扑学的有关理论,导出了点状地图符号、线状地图符号和面状地图符号的数字定义。阐述了图形和背景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在传输地理信息中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994.
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率及其突变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次表层海温的年代际变率特征。研究表明,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在19800年前后从上至下,先后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年代际突变,而且随深度不同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空间突变模态,这四种模态的形成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西南潜沉路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北太平洋窗口区潜沉的年代际信号沿西南路径传播到副热带地区,在温跃层160m上下与西太平洋向东北传播的异常信号汇合。因此,北太平洋沿西南潜沉路径传播的年代际信号对ENSO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而热带西南太平洋则可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5.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指导下,运用现代构造解析学方法,在不同尺度上差别和分析了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内深俯冲,同碰撞构造及UHP和HP岩石折返过程中的变形特征,重点讨论同碰撞形成的高角度网结状榴辉岩切带阵列,高角闪岩相剪切及有关变形组合以及碰撞期后伸展韧性薄化变形样式,强调指出不同地壳层次和物理条件下变形分解作用的重要性,而且,在UHP和HP变质带内最有效的应变体制是剪切作用,并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不同格式的剪切带网状系统,以构造学记录为主线,结合已有可利用的岩石学,变质作用p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提出一个UHP和HP变质带尺度上的流变学演化模式,其中,UHP和HP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度折返到地壳表层,经历了楔状挤出,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晚造山伸展塌陷,揭顶作用等多个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6.
苏北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内的斜卧褶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制图证实,在苏北东海地区的驼峰、房山及虎山等超高压(UHP)变质带岩石出露地段,都有不同尺度的斜卧褶皱发育。在详细地描述了典型的斜卧褶皱组成、几何形态、位态及其形成的物理环境之后,指出斜卧褶皱及分隔它们的韧性剪切带,在构造上,是组成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柱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在超高压变作用期后伸展体制及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残余构造,只保留于大的榴辉岩和超镁铁质结构透镜体核部。无疑,在超高压变质岩石露头区地表构造研究所得的结果,对在东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所掩盖区实施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揭露的地质现象解释,有重要参考意义。强调指出,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所揭示的地壳构造,可能主要代表角闪岩相及伸展体制下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7.
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对地表的影响深度和灾害载体的运动特征,将广东陆地地质灾害划分为三类灾害系,即表层灾害系、表-浅层灾害系和表-深层灾害系,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文圈(人类活动)。五大圈造成了地质灾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这五大圈的变化。灾害系的能量源归属于三大类:日地系统、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文中指出人类系统的能量源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8.
弹性波频谱分析对比法检测浆砌片石挡墙质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世航 《物探与化探》2002,26(3):236-239
大量的浆砌片石挡墙需要做快速质量检测,作者比较了弹性波速、瑞利面波和弹性波频谱分析3种方法后,认为后者分辨率高,方法简单,并做了几百个点的实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99.
Based on G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searching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calculating the landscape indices, the land use changes of Qian'an County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aspects from 1945 to 1996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and their ecological effects are discussed too.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Landuse changed greatly in Qian'an during 1945-1996,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in grassland, wetlandand water bodies,and an in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saline-alkali land, and the land for housing andother construction purposes.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75,828.66 ha, and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by  相似文献   
1000.
龙眼成花差、花而不实和寒 (冻 )害问题是制约广西龙眼发展的三大农业气象问题。根据调研资料及生产实践资料分析研究认为 :暖冬、冬春季连续低温阴雨 ,光照不足 ,是造成成花差和花而不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使用常规药物控梢促花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新型药物促花 ,提高果园整体成花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